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泥土巢
泥土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907
  • 关注人气:5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短篇小说之《往事》(2)

(2024-06-09 07:52:55)
标签:

浩然

短篇小说

往事

处女地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短篇小说之

往事

2

     穷人家不敢想大骡子大马,若是象姥姥家,有一头小毛驴使唤,不用人拉犁,大成就满足了。——就从这一天起,他迷上了毛驴。吃饭的时候,他想着毛驴;睡觉的时候,也想着毛驴。尤其当他往地里担粪,往家里背庄稼的时候,他更想毛驴。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他遇见一头壮实的毛驴,他就要停下来看个够,一直到毛驴走的没了影儿。他忘了重担压疼了膀子。

    常言说人贫爱子,大成是他爸爸的掌上珠。老人家,从来也不肯让这个又听话又有出息的儿子,受一点儿委屈。唯独爱牲口这件事,他不能轻易接受儿子的建议。在他看来,穷人生来就跟牲口一样。每当儿子提出,设法买一头毛驴使的时候,他都是厉声厉色地给驳回去。

    每年春天,有牲口的人家,地里的小苗高过脚面,朱家的地才刚刚下完种。夏天,有牲口的人家,庄稼都秀了穗,培上土,朱家还没能耪一遍青。秋天,有牲口的人家,麦芽都顶出土,朱家的秋庄稼还躺在地里,任凭霜打雨淋,甚至种不上麦子。收了那么一把粮食,除了交去苛捐杂税,还有什么呢?

    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生活的经受,朱大成越来越觉得,应该有一头毛驴成为他的帮手。在他那天真、单纯的思想里,以为一切贫困都是因为缺少一头毛驴造成的。

    二十多岁的朱大成,是一个又高大、又结实的小伙子。他出入这座小草屋,都得低头弯腰。他搬着石碌碡能在院子里走一圈。他好强要胜,不相信一个不惜劳累的六尺高的大汉子,买不起一头毛驴,喂不饱一家人的肚皮。他下定决心要创业。

    为了捞一笔买牲口的钱,他离开家,跟着几个伙伴到门头沟去背煤。在背煤的工友里,他是个最肯卖力气的人。别人怕危险的地方,他去;别人背一百五,他背二百出头;别人上一班,他打连班。他不吸烟,不喝酒,挣下一个钱,他留着,挣下两个,他攒着:整整三年,看看够了个毛驴钱,卷上铺盖卷就回老家。

    在一个日落黄昏时刻,他背着铺盖卷,怀着兴奋的心情,大步跨进村。当他走在离家门几步远的地方,猛地愣住了!

    家门口,挤满了孩子和女人。小栅栏门上,挂着一团雪白的卦纸,风撕着纸条子,索索瑟瑟地响叫。人群里,传来凄惨的哭泣声。一种不幸的阴云,立刻布满他的周身,象钉子钉住了他的双足,他不敢向前挪动一步。

    爸爸死了整三天。

    积了三年的心血钱,办丧事花去大半。

 

 

    看看就要使到手里的毛驴,过上的好日子,实现的美梦,都破灭了。

    生活的鞭子,第一次抽打在朱大成的脊背上。他感到疼痛,但不能使他死心。他很明白,若不是遭到丧事,一切都按着他自己的意志实现了。既然,他过去已经做到过,那么就新打鼓另开张吧,他依然能够做到。

    他把余下的钱塞在墙洞里,又用黄土泥抹上。他对着抹平的洞口,默默地发着誓。

    三伏天,世界象一个大蒸笼。毒日头,把路边的野草晒得打成缕,把树上的知了晒得死命噪叫。满地高粱,编成一堵厚厚的高墙,挡住了为数很少的一点儿风凉。朱大成把锄头立在地上,捧着瓦水罐子,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凉水,紧了紧腰带,抬头看看日头,就又锄起来。他的头发迷,眼发黑,肚子里咕噜咕噜直响,肠子象被一只大手拧着。他咬着牙,好不容易挨到正晌午,直起身,擦净了锄板,提着水罐子,蹒跚地朝家里走来。

    小栅栏门半掩着。衣衫褴褛、面色焦黄的妻子,坐在窗下锅灶旁,默默地挑摘着从地里采来的野菜,摘一把,用刀剁碎,丢进锅里。小儿子坐在地下,正一把一把地往嘴里揉着野菜,一股发涩的青草味,逼过来。闻到它,使人头痛,发呕。朱大成看着看着,只觉得眼前一片绿乎乎的,嗓子眼一酸,心里象个浪头似的顶上来,一张嘴,哇哇吐了两口绿水。他觉得天转地转,想扶墙没扶住,一头摔倒在地下。水罐子打了个粉碎。

    妻子尖叫一声,扔掉手里的野菜,扑上前,把他扶起来,慢慢地往屋里搀。

    病在床上的老母亲,看着儿子消瘦的面孔、满腮毛毛胡子、发青的眼泡,心里刀绞似的难受。她撑起身子,抓过剪刀,拼命地剜那个藏票子的墙洞。

    “不行啊,大成。钱不能留了,赶快买点粮食,你得吃饱肚子去干活呀!”

    大成慢慢地清醒过来。他见妈妈在剜钱,忙推开妻子,装得很精神的样儿,走上前,夺过妈妈手里的剪刀。

    “妈,我不是饿的,是热着点儿。这钱不能动啊。”

    秋天来到了,粮食收到家。算了算将就能吃到年底。朱大成心里打主意,反正粮食不够吃,也得借债,索性多借点儿,把家里的吃粮再拔出一些;加上自己手里的二十五块钱,能买一头很棒的毛驴;种上麦子,就去驮脚,到了麦秋,打下麦子,还上债,就算翻了身。他越想,心里越高兴。

    托他姑父当中人,从孟富元手里借了两石红高粱。讲好三升利,一斗红高粱,到明年麦秋,偿还一斗三升麦子。明知这是毒药,自己还要抢着吃。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