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迷阵》
(53)
第二十四节
想见他,被妈妈拦挡不让见;又想见他,被同学耽搁不能见;不想见了,偏偏就来到眼前,这证明有缘份,应该见见,应该谈谈,应该多了解了解他。
夏文华认为:水仙给她介绍的那桩婚事,未必能够成功,但水仙这个提示很重要。这使夏文华有一种绝路逢生的感觉。可以在生活道路上另辟蹊径,本身就是一次自我解脱。
她从外边加工点返回家里,姐姐没在屋里,她妈正守着个半导体收音机听评书连播。
她妈很精明,一眼就看出闺女的情绪跟出去的那会儿有了变化,就漫不经心地问道:“碰上什么事儿了,一副喜眉笑眼的样儿呀?”
“谁笑啦?您真神经过敏!”夏文华娇嗔地把头一摆,把下嘴唇一咬,把两腮一鼓,故意做生气的样子;可惜没做成功,“噗嗤”一下笑出声,顺势伏在她妈的肩上。
这个小动作,倒越发引起她妈的注意,郑重地说:“别装模作样,谁心里藏着东西也瞒不住。我当这几十年干部不是白吃饭的,是专门研究人的,到底有啥事儿?”
夏文华直截了当地回答她妈的叮问:“我有个新打算。我要搞对象结婚了。……”
她妈听罢,轻轻叹口气:“是呀,不小了,该考虑考虑终身大事了。不过,既然耽误了这么久,那就再抻个时间说吧。”
“为啥还要往下拖呢?”
“你爸爸的退休申请春节前不批下来,过了春节准能批下来。有了城市户口,有了工作,身份价码可跟眼下有天壤之别,就可以找个条件高的。还是等等好。”
“妈,我正是为顶替的事儿才迈这一步的。我想把位子让给我姐姐,由她去顶替吧。她乐意去。她也只能干干刷锅洗碗的工作。”
她妈把这句话掂量一下,说:“你姐她小心眼儿,不知道谦让,又窝囊,是一根扶不直、站不挺的井绳。唉,不管怎么样,也是亲生的骨肉,同样也得关心。你把顶替的位子让给她,说明你情深义重,成全了她一辈子的前程。可是你呢?对,找对象,结婚,有个归宿,独立生活。倒也是个办法。问题在于你找一个什么条件的对象,跟什么样人结婚。这个问题可得考虑再考虑,可得慎重加慎重呀!”
夏文华说:“今儿个水仙姐找我,就是为给我介绍对象的事儿。……”
“是什么单位的?是干什么工作的?”
“杨庄子的社员,叫清明……”
“你说什么?”她妈听了这句回答,如同被刀刺了一下子,站了起来,眼睛睁得大大的对闺女说,“凭你这个年纪,这副长相,这一肚子文才,嫁给一个庄稼人?你可真叫敢想敢干!”
“妈,您是农村的老干部,怎么倒瞧不起农民啦?”
“不是瞧不起,是时代不同了。党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子,把工农兵抬得高高的、安在第一排座位上,号召城里人都上山下乡,我一定支持你留在农村、嫁农民。如今讲究学历,谁念书念的年头多谁吃香,谁离开农村谁光彩。政府一个劲儿号召农民进城,你倒想死守着这受罪的地方不动窝。这是退步、落后,不是先进的行动。我能答应你干这号傻事吗?”
“妈,依我看只要人好就行。人好可以改变处境和生活条件。再说,到哪儿也得靠劳动吃饭,城市的人和农村的人还不是一样呀!”
“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多了。城市人有就业的机会,有高升的奔头,农民有啥?”
“妈,嫁给城里的人当然也好。可是您忘了,我是农业户口,将来生了小孩也得是农业户口。城市户口的,有正式工作的男人,肯娶我这号的吗?您要是非有这样条件的就不让我出嫁,一定得把我留到变成白了头发的老姑娘。耽误到那个地步,您都七老八十了,谁养活我?我依靠谁?您说说!”
她妈被她问住,皱着眉头,眨巴着眼睛想想,叹口气,不由得自言自语起来:“倒也是这么一个理儿。姑娘家花开花落没有几日红,过了青春没年少,更难找到合适、称心的主儿。”她一拍膝盖,以示痛下决心,“得了,我让让步。你找个农民也行,可是我得提三个条件。只要他符合其中的一个条件,咱们就跟他结亲。第一条,有点儿权,像村干部什么的。第二条,有点儿门儿,比如在上层认识什么人。第三条,有点儿特殊本领,木匠啦,瓦匠啦,会什么捞钱的啦。水仙给你提的那门亲事,你知底儿不?他具备哪一个条件呀?”
夏文华说:“就是她们杨庄子的。到底有没有您说的条件,我因为没有想过,也就没有打听。……”
她妈没容她把话说完,就连连摇脑袋,插了一杠子:“唉,杨庄子的老底儿我知道,用不着细打听。五十年代还真红火一阵子,等到三年困难时期趴了架,再没有爬起来。如今他们追着泃河湾的屁股后边,保守、僵化,思想不解放,还像从前那样把社员捆个死死的,连土地都还集体种着。那村的人,老实是老实,太笨,连小买卖都不会做,都是些死等受穷的脑袋。你嫁到那地方,算是走进泥水沟里,活受罪去吧。你也别花这份心思了。要打算降格找个农村的对象,那还不好办。咱们得挑个拔尖儿的,不能碰一个就是一个。我的熟人多,路子宽,挑选起来不困难。何必这么匆匆忙忙的呢?”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