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迷阵》
(21)
这次考试新招数很多。不知道是谁的主意,把考生的自然结构全打乱,致使清明走进考场的时候,既没见到个老同学,甚至也没碰到个同乡的熟脸儿。这使一般的教室增加陌生的感觉,威严的气氛,让本来就十分紧张的清明,加剧了心脏的跳跃。
这一场考的是语文。由于清明投考的主要动力是想当一名作家,复习的时候对语文特别有兴趣,也舍得花工夫,所以他写答卷不怎么太吃力,自我感觉比较“良好”。交了卷子,他在校园里转一圈儿。
他是在燕山镇上的高中,却到这个全县重点中学来过一趟,那是被请来给老师、学生作报告的。中学时期,他对政治并不十分热心,社会活动也不积极主动,属于“随大流”的一般群众。但他有两块别的学生所没有,而又为大多数学生所羡慕的牌子:他是打天下、夺政权的战斗英雄的孙子,是搞农业改造、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模范的儿子。这两块牌子,曾经把他也给照耀得金光闪闪。在当时的中学生和全县公社、大队的积极分子的心目里,很香、很受崇拜。提起杨庄子的清明,差不多跟宝坻县的邢燕子有同样的知名度。那次二中的师生代表就是慕名去访他、请他来给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作了个革命传统的报告。报告的内容是他那个没有见过面的爷爷和记不清面目的爸爸的革命事迹。其实,他只是把从奶奶那儿听来的只言片语绊绊磕磕、零零碎碎地跟众人复述一遍。但当时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对英雄模范怀有纯真感情,都从心眼里崇敬,所以听报告的师生不断地给他鼓巴掌、呼口号,还有不少人感动得流下热泪。县广播站播发这件事的新闻消息时说:“收到极大的政治效果。”此时清明触景生情,回忆起那件往事,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想:那会儿我才十几岁,就知道贪玩,水平太低,竟敢跑到这儿一点不害羞地作起报告,实在幼稚可笑。他想:这回争取考上大学,学会用艺术的手段把英雄的爷爷和模范的爸爸再现出来,让当年听过自己那幼稚报告的人看了,一定能引起新的兴趣。那该多么有意义!……
清明从考场蹓跶出来,已经靠近中午。他想早一点吃饭,找个荫凉地方歇歇腿,养养神,好参加下午的考试。
突然涌来这么多参加高考的青年,使得二中附近由于放假而明显萧条的几家小饭铺,一下子红火异常。家家都挤满了人,掌柜的们显得十分紧张而又格外和气。
清明转转看看,想找个不太挤又凉快的铺子再进去。同时他掂量着这几日心里有火气,口舌太干,太油腻的东西很难吃下去,最好来两碗面条,要过水的,吃着可口痛快。
他把主意拿定,走进一家有人正吃面条的饭铺里,停在迎门处的一张小桌子旁说:“来半斤炸酱过水面。”
一个开票的女青年说:“五毛。”
清明把手伸进汗衫的兜儿,只摸到刚刚使用过的笔和准考证;两手同时插进裤子兜儿,空空的什么都没有摸着。他的心一“呼扇”:哎呀,钱包丢了!他的脑子又一翻腾,想起那钱包装在挎包里:没丢,可是挎包让张善的媳妇水仙给拿走了。一准带到她娘家去了,说在学校门口碰面,可是没有来。这可怎么办呢?
“嘻嘻!傻眼了!”水仙在他背后这样笑着喊一声。
清明扭转身,喜出望外地说:“真巧,你来了。咱们一块儿吃点吧。”
“你这会儿挣了多少金银财宝,还想请客呀?”水仙抓住清明的手腕,拉出小铺说:“省着你的,还是我请合情合理、理所当然。”
清明发急地推辞:“这可不行。咱们都是过庄稼日子的人家,平白无故的,怎么能总让你破费。”
水仙说:“嗐,这也至于过意不去?常言说好亲不如近邻。隔道墙住着,跟一家人一样,谁有花谁的,吃谁的也应当。这么着吧,咱们不在这些专门捞钱的地方吃。你看,那碗,那筷子,多不干净。还有苍蝇往上落,得了传染病可就惨啦!”
“那到哪儿吃合适?”
“到我娘家去。……”
“可别去添麻烦!”
“他们家就不吃饭啦?多个人,只不过多搁把米、多抓把面的事儿,有啥麻烦的。”水仙抓着清明的胳膊不放,“走吧,别瞎耽误工夫啦。”
清明执意地拒绝,抽不出胳膊要掰水仙的手指头,“大嫂子,你别这样……”
水仙也故意绷脸,表示不高兴地说:“我看你挺实在个人,怎么来这套虚虚假假的!再说,你既不是专门来打扰谁,也不是成年整辈子老有这样的事儿,只是一顿两顿饭,咱们邻居住着,就吃不得吗?还有,我出来也没掖着钱,又把你的兜子放在家了,你真好意思让我来回跑腿,专门给你取一趟?”
清明被这一番话说得不好再绷着劲儿,只好松了松口说:“我得提个条件,可别费事;人家吃啥,我就跟着吃点啥。”
“你放心吧。你想吃山珍海味、八碟八碗的席面,我还没那本事办到。保证是家常便饭,不让你空着肚子进门再空着肚子出门,还不行吗?”
这种勉为其难的事儿,清明总觉着有些别扭,可是,明知人家出于一片好心,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