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儿童中篇小说之《欢乐的海》(1)
(2023-12-03 08:47:41)
标签:
浩然儿童中篇欢乐的海西沙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儿童中篇小说之
《欢乐的海》
(1)
欢乐的海,欢乐的海,欢乐的海到底在哪儿?
在明净的旅顺口,还是在秀丽的北部湾?
在繁华的汕头,还是在壮观的舟山?
…………
对,对,这些地方的海都是欢乐的,这些地方都有欢乐的海。
可是,最欢乐、最欢乐的海,在中国的南海,在南海的西沙!
这是小苗苗说的。
小苗苗在两年前,就是在西沙自卫反击战一年前的那个一年前,到西沙去过;她见着人就说那里的海最欢乐、最欢乐。
本来,小苗苗早就想到西沙去啦,因为那儿是她的老家。
阿公告诉她,一个人出生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他的老家。
阿公的阿公生在西沙,阿公的阿爸生在西沙,阿公也生在西沙。
小苗苗的阿爸生在西沙,阿妈生在西沙,阿哥海松,也生在西沙。
只有小苗苗不是——因为阿爸当了造渔船的那个船厂的工人,阿妈当了织渔网的那个网厂的工人,小苗苗就在珠江口、虎门旁边的黄埔岛上落生了。
为这个呀,小苗苗的心里可不高兴啦!
有人问她是哪儿的人?
她一张嘴就回答:“西沙!”
别人说不对。
她把胸脯一挺、脑壳一晃,说:“一点不差,一点不差,我阿公还住在那里,我阿哥也住在那里呀!”
阿公和阿哥常来黄埔看望苗苗。他们每次都是欢欢乐乐地来,说的都是西沙欢欢乐乐的事情。
小苗苗总想西沙,总要去西沙的老家。
那一年,帝国主义分子勾结西贡的反动派,开着飞机在中国的邻居越南的平原、海边,狂轰滥炸。把越南的屋炸坍了,树炸倒了,船炸碎了,网炸烂了……
中国跟越南山连着山,水连着水,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好朋友;中国人民要支援越南人民抗战、搞生产,气死帝修反!
小苗苗的阿爸日日夜夜地造新船。
小苗苗的阿妈日日夜夜地织新网。
新船造成了,新网织好了,阿爸、阿妈跟好多叔叔阿姨一块儿,要把这些礼物亲自送到越南去,帮助那里的渔民再开船出海,再撒网抓鱼。
小苗苗的学校正巧放寒假,阿爸和阿妈不能把小苗苗独自留在家;阿公得到了这个消息,就来接苗苗到西沙去。
小苗苗的愿望实现了,小苗苗怎么能不高兴呀!
2
小苗苗坐上奔向西沙的航船了。
小苗苗早就坐过船,坐的是海军叔叔的运输艇:一次从黄埔到沙角,参观一百多年前林则徐领着打过侵略军的古炮台;一次从黄埔到石榴岗,观看广州杂技团演出的又丰富又精彩的节目。
那时候,小艇行走在很宽很宽的珠江上。珠江水的颜色,好像掺进了捞饭的米汤;水的样子,像镜子一样平静。小苗苗坐在船上,看着航道两岸的风光景色,可清楚啦!一会儿是荔枝林、龙眼树,一会儿是青山、红楼和稻谷田。她一边唱,一边看,非常好玩!
这一次,小苗苗坐的是南海人民公社的渔船。渔船大极啦,像学校里的教室那么长。
渔船上有一根高高的桅杆,像植物园里的椰子树,挺直地站立。
桅杆上挂着帆篷,是白色的,像一只巨大的翅膀,鼓动着海风。
渔船里安装着崭新的机器,机器转动着螺旋桨,比跑火车的声音还要响。
船头,像工地上的推土机,推开了海水。海水卷动着,跳跃着,雪花般地飞扬。
船尾,像农村里的扬场机,抛洒着海水。海水喷吐着、铺展着,孔雀尾巴似的飘荡。
海的颜色随着渔船的进程变化:越变越清、越变越蓝、越变越明光闪亮。
再也看不到边沿堤岸,除了水,就是浪,除了浪,就是水,水连着天,天接着水。
大海欢乐了!
欢乐地歌唱——那是一阵接着一阵的涛声。
欢乐地鼓动——那是一排接着一排的涌浪。
渔船也欢乐了!
欢乐的渔船在浪尖上飞,追得大海鸥冲进洁白洁白的云朵。
欢乐的渔船在浪谷里跳,惊得小飞鱼钻进湛蓝湛蓝的海波。
小苗苗也欢乐起来,看不够,问不完,咯咯的笑声一直没有断。
她的身边坐着一个老汉。这老汉就是小苗苗的阿公。
阿公灰白的头发,黑红的脸上刻满皱纹,眯着深沉的眼睛,抱着一根竹烟筒,抽一口,又一口。
阿公给小苗苗讲西沙的海水,西沙的涌浪,西沙的云彩,西沙的鱼群,还有各种各样的风光美景和欢乐的斗争故事。
阿公过去是船老大,如今是党小组长兼任炊事员。他从小就在西沙的海上抓鱼,就在西沙的岛上加工鱼货。这一回,他往广州运送在西沙生产的梅花参、石斑鱼、马蹄螺,还有干贝,整整一大船。因为广州要开交易会,西沙的渔民要让从全世界好多国家来的朋友们,尝一尝我们中国的美味特产。渔船往回返,阿公就顺便带上了小苗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