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短篇小说之《抬头见喜》(5)

(2023-11-18 20:13:42)
标签:

浩然

短篇小说

抬头见喜

甘肃文艺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短篇小说之

《抬头见喜》

5

 这车子上安着一个用木板做的四方盘子,盘子里堆着许多石头子儿,插着好多树枝子。细一看,那石头垒得规规矩矩,树枝子排得整整齐齐;石头堆的是山,山上是树林,山下是平原,一条泥沟是小河,河两岸条条缕缕的是土地……

新珍嫂光顾看新鲜,老二新立,在那边又唱着:

 

     天大旱,把河调,

     引来河水青苗保;

     大水淹,我们上了山,

     抓住山地和梯田……

 

新珍嫂被老二唱乐了。她想起去年正闹灾那工夫,城市里的工人、干部支援他们抗灾,好多离开家乡到外边当工人的也都回来了。真是人多力量大呀!溜平的一块地,一转眼,一条大河牵过来了;旱蔫的庄稼都喝饱了水,随风往高长。她也想起村南边那片地涝水成灾,水泄不下去,队部下了个紧急令,集中人力,整治高地、山坡地,要把丢了的东西找回来!这几年里,连新珍嫂都看不上眼的山坡地,在社员的手下边变样了,金谷子、银棉花长出来了……

又是一阵锣鼓声,一阵扭跳,老二新立又站到尽后边的第三辆车子跟前了。这车子上也是一个大木盘子,里边垒着秃山、梯田,后边竖着一块大木牌子,上边画着远景画;满山的花果树,郁郁苍苍的森林,刀截得一样整齐的梯田。老二站在车跟前,正欢乐地唱着:

 

     ……

     我们村庄靠大山,

     高山宝库大无边;

     青年社员立大志,

     搬到山里建家园……

 

新珍嫂把眼都看花了,耳朵都装满了。她心里恍然大悟。哈哈,怪不得老二放着大城市的福不享,放着家里的舒服日子不过,一股心要往山上搬,敢情装着这么大的志气呀!敢情……

她又惊又喜,忍不住地说:“老妹子,你听听,你听听,人家那肚量,人家那眼光,人家……”扭头一瞧,妹子早已经不在她身边了。她左寻右找,嘻嘻,这个猴丫头啥时候跑到车子跟前去了!淑文那两只好看的眼睛瞪个溜圆,盯着老二的脸,像是听入迷了。

锣鼓敲着,喇叭吹着,秧歌扭着,一个门口一个门口,挨着往东移。到了烈军属、干部或是模范社员家门口,总要进到院子里;院子放不开这么多人,就在门外边,打开场子,扭唱一遍。主人感到脸上增光。他们把高桌抬出来,摆上茶水、柿子、大枣儿,还有的放了烟卷儿,请走会的人吃东西、抽烟、喝茶。踩高跷的小媳妇白蛇叼着烟卷儿扭,逗得人们哈哈笑。

小山村沉浸在一种欢乐,沸腾的海洋里了!

 

 

新珍嫂和她的妹妹淑文,紧紧地跟着这个新式的小车会,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散了场,她们还不肯走。直到老二卸了装,从队部出来,姐妹俩才一同回家。

“二表兄,我给你拿着棉袄吧。”淑文头一次这样主动、热情地跟老二新立说话了,“你们这个宣传方法真好,比开会说多少次还要普遍,也容易深入人心。”

新珍嫂吃了一惊,心里不由跳了起来,唯恐老二又是那样冷冰冰对待人家。

这回还不错,老二新立出乎意料地大方。他看了姑娘一眼,那水彩还不曾洗去的脸上,显然有些发红了。他说:“不管别人赞成不赞成,反正我们十户是决定搬到山里去了,正好一个作业小组。”

淑文热烈地说:“我赞成!这回我跟你们学到一条好经验,我们那边也靠山,过去山里边有人家。这几年为了生活方便,都搬下来了,把宝山宝地扔在一边了,就没有想到搞集体生产方便……”

新立说:“这几年,在外边转一圈儿,我更明白了,不把农业搞好,什么建设也搞不成。”

淑文说:“我知道,你唱的歌,是从你心里唱出来的!”

新珍嫂跟在两个年轻人后边,进退两难,很有点儿慌神,眼睛一转,计上心来,就大声说:“你们先回去吧,我上西场借个熨斗使使。”她走了几步,回头看看,见两个人走进家,又有些不放心,停住想:还是听听他们到底说什么才好。她转回身,紧走几步,在大排子门外边停住了。

“我不是那种人,要是有那个想法,我还不回农村呢,是我自己要求下放的呀。”这是老二的声音。

“我知道了,我看了你们那张照片就明白了。我不信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工作都不喜欢,能当个好工人!”这是老妹子的声音。

“谁对你说我看不起庄稼人?”老二突然问。

“我姐。”老妹子低声回答。

“听她的,她还说你看不起庄稼人,不喜欢农村,要远走高飞去找幸福。幸福不花心血换,能找来吗?可是你并不像她说的那样……”

新珍嫂听了这些话,心里暗暗叫苦:“这两个挨刀的!你们俩好就得了,怎么还找个垫背的呀!闹了一圈儿,倒把我做到里边了。呸!”她想着,忍不住想笑,捂着嘴一转身,撞在门口那棵老槐树上了。她刚要骂,抬头一看,树上贴着一副鲜红的春联,写着“抬头见喜”四个黑亮亮的大字。

她停住了,低声自语:“真是个好兆头!”

 

 

                       一九六二年六月二十五日二稿北京北门仓

 

发表于《甘肃文艺》19629月号。收入《杏花雨》、《花朵集》、《浩然文集》(二)、《浩然全集》第16卷。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