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散文特写之《遍地如锦》

(2023-09-07 14:49:24)
标签:

浩然

散文特写

遍地如锦

中学生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散文特写之

《遍地如锦》


 

二月里的一个早晨,我又来到顺义。我离开此地仅仅半年多,首先感到这儿的地理情形有了重大的变化,变化得简直令人难以辨认。

顺义城关附近有七十三个村子,包括六十七个高级农业社。小中、箭杆、大白等三条河流由北到南穿过这个地区;十四万亩土地,除了涝洼就是黄土坡地。每逢春天,十之八九要闹旱灾,旱得地里的土像炒过的那么干,旱得小苗儿打成缕;可是一到夏天,河水涨发,不是漫溢就是决口。……农业合作化之后,每个农业社都打算筑起河堤来防洪,把河里的水引出来灌溉。打算终归是打算,就是办不到。本来嘛,修一条引水渠,就得花几万人工,一个几百户的农业社,怎么可能一下子抽出那么多的人力来呢?筑堤更是件难事儿。一条河几十里长,这个社有力量,把自己那一节儿筑上了,那个社没力量,却没有筑,河水来了,还不是照旧都得挨淹吗?所以往年,春耕还没开始的时候,这儿满地是乱毛草和残存的庄稼秸子,看来不免有点荒凉之感。

今天可不同喽!一眼望不到边沿的土地,早被拖拉机、双铧犁深翻过了,黄澄澄的泥土又松又软。大片的麦苗儿睡了一冬,如今都扬起脸来,泛着淡淡的绿意。一条笔直的小河突然出现在前面,河里流着清清的水,两旁新栽起的小杨树枝条也在泛青;无数道横的竖的小渠,分布在这片土地上;远处的坡地上有几眼机井,……过去那种景象连痕迹都找不到了,这儿变成一幅美丽的云锦!

“人民公社好”,这几个字又跳到我的脑子里。是的,这是公社化带来的新气象,是社员们改变了这儿的干旱,把这块土地编织得这么美丽的!

 

一路上的感受,那是表面的。到公社办公室听了党委书记孙木林同志的介绍之后,我才具体的了解到,这个地区的面貌为什么会改变得这样快。

去年八月,这个公社正式成立,就有人提出要消除旱涝灾害。十里铺那边条件最好,若是修一道大干渠,从新修的怀柔水库引过水来,十七个村的土地就可以基本上水利化了。党委一研究,说办就办。那天开全社作业区主任会议。一个主任说:“这么大的工程要用几万人工,光这十七个村,人全都抽出来,两个月也完不成,秋收也搞不成了。我看咱们来个大协作吧,反正咱们一家人,一齐下手好办事!”他这一说,好多干部都响应。一个晚间,七十三个村子动员七千多人。第二天早晨,路远的村子的社员套着大车,把吃的、用的,甚至搭窝棚的席子也带来了。他们说:“每天往回跑耽误活计,住在这儿,苦干几天就完成了!”

去年,还是农业社的时候,大营村和向阳村搭伙搞了个扬水站。赶上春天大旱,两个社的社员都想先浇自己社的青苗地。向阳社的干部王佐说:“我们这边经济作物多,是国家的工业原料,不能旱坏,先让我们浇吧!”大营社的主任张树说:“我们那边耐旱的庄稼少,已经旱得架不住了,你们先等几天,让我们先浇吧!”双方你争我抢,闹得不可开交,吵到乡里还是不能解决,结果两边的地都没有浇好。张树怨王佐自私,王佐怨张树本位,后来见了面,两个人都把脖子扭过一边。

这次总动员大协作,两个村都不是受益村,王佐猜想张树决不会积极;张树也预料王佐不会卖力气。在集合到工地上来的那天,彼此留神,大营村来了二百七十人,都是棒劳力,向阳村来了五百个,也是身强力壮的好汉。说来也巧,两个村的工段正好相连,不用说双方都暗暗地憋劲,不宣而战了。向阳村一见大营村黑夜不休息连轴转,他们也来个彻夜灯火,连吃饭都不回工棚,送到工地上吃完就干。结果,两个村都提前七天宣告胜利。那天张树找到了王佐,半开玩笑地问:“王佐同志,你去年让别人先用点水都不行,今天白给别人修水渠,哪里来的这股劲儿?”王佐认真地说:“同志,旧皇历今天看不得了,过去一村一社,谁不维护自己社的利益呢?今天是一个公社,是一家人,给他们修渠,就跟给自己修一样啊!”

集体的事业把七千多人连结在一起了,从内心发出的力量那是最大不过的。十万五千多土方的工程,原计划最快也要十天才能完成,结果只花了五天就提前竣工了!

 

搞第二道大干渠已经是冬天。这时候,多数棒劳力都到密云水库去了。没有劳力怎么动工呢?不动工吧,1958年实现水利化的计划就落空了。这个重大的困难摆在公社干部的面前。

党委书记孙木林提醒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公社,不能再用过去领导农业社的方法来指挥今天的工作。我们的劳力才走了一半,家还有一半哩,为什么不发动他们呢?”

他这一说,把干部们都给说懵了:留下的明明都是老弱残兵,还有一半劳力在哪里呀?

孙木林笑了笑,认真地说:“我指的是妇女。过去,妇女是被锅台、孩子、老人缚住了手脚,一动也不能动,如今有了食堂,有了幼儿园、敬老院,妇女可解放了啊,只要我们重视她们,认真发动她们,她们不会比男人差。这正是公社的优越性之一,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个优越性!”

果然不错,几个动员会,四千多名从家务圈子里解放出来的妇女,走上了建设战线。她们把孩子放在托儿所,把老人安排在敬老院,她们有生以来第一次像男人那样,打个铺卷,扛着工具,一队一队地来到工地上。

刚刚扎下营,她们看见从来的那条路上,又来了一辆大车,车上坐着五个妇女,每个人怀里抱着个孩子。她们五个正是因为有吃奶的孩子才留下来的,谁知道又偷偷地赶来了。队长急忙上前说:“不让你们来,你们怎么又来啦?”五个妇女不慌不忙地下了车,回答说:“我们成立一个互助组,轮流一个人在窝棚里看孩子,其余四个人参加劳动,你说不可以吗?”队长再也没有话可说了。

腊月寒天本来就冷,又飘起了小雪花。妇女们跟男子在一起,冒着雪干。土地冻得铁一般硬,也没有吓住她们。脚冻僵了,手震破了,她们没有一个人喊苦。实现水利化,争取大丰收,这是每一个人的理想。为这个理想斗争,每个人身上有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十二里长的河渠,九万多方土,结果两天就完成了。

九王庄作业区主任杨文华对书记孙木林说:“孙书记,你估计的不错,妇女确实有雄厚的力量。人民公社把她们的力量唤醒了。要不是公社,她们不是要永远被埋没了吗?”

 

顺义城关人民公社一连搞了三条大干渠,八万亩土地水利化了,还有五万多亩坡田,没法把渠里的水引上去。可是事实告诉人们:在人民公社面前,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

社委会作了一项决议,水不能引到的地方,搞提水灌溉,打机井,建立扬水站。说财力,公社财大气粗;说人力,公社人多腰板硬。花了十几万元买了十九台锅驼机;从七十三个村选拔了七十名技术人材,组织起机耕队……。

五眼机井打起来了,十九台锅驼机安装起来了,除少数一点偏地外,全部土地水利化了。去年冬天,全社秋麦遍浇了冻水。今年春播,即使一个雨点儿也不落,也能保证丰收。公社成立了才短短几个月,已经显示出它那可以征服自然灾害的伟大力量。三条河流,两岸都筑上土堤,小中河还彻底疏挖一次,洪水从此再不能随便往外闯了。

由于成立了公社,人们才有力量战胜自然,改造自然,变水害为水利,让河水造福人类。顺义城关镇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是用共产主义的精神,忘我的集体劳动,把这片土地编织得如此美丽多娇,正像他们歌唱的那样:

 

沟渠通,河相连,

地下水,能灌田,

实现水利化,

旱涝双保险,

公社社员是主人,

管地又管天!

 

                        一九五九年春

 

发表于1959年第3期《中学生》。署名:白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