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
《热爱》
(2)
二
第二天早晨,朱秀文把一切手续都移交给刘春燕。她的心里,被一股说不出来的痛苦折磨着。
她两眼直愣愣,脸皮绷着,没有一点儿笑纹。她跟刘春燕说完话,跑到孩子群里,亲了这个亲那个,最后说了声“小朋友再见”,刚要走,孩子们扑过来,抱腿的,扯衣服的,不让她动一步。她摸着孩子们的小脑袋,心里一酸,眼圈就红了。
站在一边的刘春燕,不声不响地看着朱秀文的一举一动。她以己之心,度人之意,觉得朱秀文未免有点儿装腔作势,早有几分看不下去;后来见孩子都追赶朱秀文去了,急忙过去拦住孩子:“小朋友,快来快来,我给你们好东西玩。”孩子们不听她的话,硬是追着朱秀文。刘春燕把脸一沉,一手扯一个就往回里拉,被拉的孩子放声哭了。
朱秀文揉了揉眼睛,也帮着说服孩子们回去,又对刘春燕说:“春燕,你不要那么硬拉他们,什么事情一定要好好说服,孩子才会听你的话。”
刘春燕没好气的说:“这还用你告诉我吗?你早走了,孩子早就不闹了。”
朱秀文没有看刘春燕的脸色,更没有品评对方说话的语气,把孩子们说服回去,就慌忙走出院子。
朱秀文走后,孩子们果然老实了,都坐在小凳子上,瞪着两只小眼珠,怯生生地望着刘春燕。
刘春燕比朱秀文小一岁,从小娇生惯养。她爸爸是个富裕中农,一心要走个人发财的道路,三次入社三次退社,村里有人给他起个外号叫“常后悔”;供女儿念书,也是为了求名得利的。刘春燕受她爸爸的影响不算小。她表面上平平静静,心里却不断地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别人根本不放在心上的小事情,摊在她身上就受不住,总有点疑神疑鬼。初中毕业之后没有考上高中,团组织动员她参加农业生产,她认定当庄稼人没有出息,一心要干一番不平凡的事业。为了找她理想的工作,东一趟西一趟往外跑,不知碰了多少壁。今年生产大跃进,人家城里的干部、教师还到乡下来劳动锻炼,她心平气和地把自己量一量,觉出原来那个念头不对劲,这才回到家里,找干部要工作。开始分配她在大田队里当记工员,她嫌这个工作既累又平凡,不能搞出突出的成绩。最近公社成立敬老院,大队想推荐她去;她到那儿一看,一屋子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婆,嫌不卫生,就赶忙跑出来找王宗元辞职。也就在这个时候,朱秀文当选了积极分子,报社记者写文章表扬她,一张很大的照片印在文章的前边。刘春燕眼馋极啦。她觉得朱秀文这个平凡人,却得到人世间最崇高的荣誉,自己哪一点不比她强?她是“扫盲毕业”,自己是中学生;她粗笨憨直,自己聪明伶俐,为什么她能拿到,自己偏偏捞不到手里呢?刘春燕这样地左思右想,最后总算找到了秘密:朱秀文就凭抓住一个好工作,才当上积极分子。那个工作呀,风吹不着,日晒不着,每天领着孩子们跳跳唱唱,又清闲又开心;自己要能捞住,保证比她干得强百倍。于是,在她辞去敬老院工作那天,她又找到队长,要求当保育员。王宗元回答说:这事情队委会要研究,还要等朱秀文回来,征得她同意才能决定。刘春燕从队部到家里,翻来复去地想了许久,终于失望地叹口气,暗想:“朱秀文拼命也不能够同意的,谁抓住便宜的事情肯放手呢?”
万万没有想到,便宜的事情,竟这么容易地到了刘春燕的手里,心里多高兴呵!
刘春燕断定,朱秀文一定认为别人挤了她的好地盘,对刘春燕不会怀好意,就早早地做了防备;而且下决心要把幼儿园搞的更出色,远远超过朱秀文,堵住朱秀文的嘴。
三
开头几天,刘春燕果真干的挺欢腾;三天之后,就像放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就没了劲儿。
没到幼儿园来之前,她想到的,看到的,就是领着孩子们跳呀、唱呀,清闲自在,不到半年也像朱秀文一样当上积极分子;却没有想想,这种工作里边还有那么多琐碎和繁重的事情。二十多个孩子,什么样的性儿都有,这个哭那个叫,这边要撒尿,那边要喝水,哇啦哇啦好似一个蛤蟆坑。一天到晚在这些不懂事物的孩子群里转,跑得两条大腿像爬了一天山那么疼。而孩子们对她总是怯生生、冷冰冰的,好像他们和刘春燕中间有一条大沟。到了第三天,有几个孩子哭着嚎着不在这儿呆了,还有的悄悄往家里跑。傍黑,妈妈们来接孩子,问这个问那个,像审问什么似的。小宝妈妈是有名的大炮筒,见自己孩子小宝脸上青了两块,衣服也撕了一个大口子,忍不住地叫起来:“刘家妹妹,我这孩子怎么成了花瓜?他可从来也没有受过这份罪呀!”
刘春燕说:“是他淘气自己跌的。”
小宝妈发火了:“哟,这像话吗?你是干什么的?”
刘春燕被噎个倒憋气,脸蛋忽地红了。几个懂事的妇女赶紧打圆场,才把小宝妈劝走。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