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第四部(55)

(2023-03-31 07:24:30)
标签:

浩然

长篇小说

金光大道

芳草地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四部

55

     梁海山有点疑惑不解地打开信封。

    这位县委书记,随着全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蓬勃兴起,信心更足,劲头更大。农业社组织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他原来的设想。这不仅没有使他担心,反而使他萌起一个新的念头:步子有可能迈得更快一点儿。为了加快步子,他考虑到应当让基层的领导骨干在思想方面和能力方面都能有一个相应的提高。让他们更自觉地战斗到第一线。于是他倡议办了个学习“社会发展史”党员训练班。而且,不惜让眼前的工作受一点影响,把高大泉、杨广森这样的一批骨干也都抽上来了。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训练,他认为,应当满意,收到了预期效果。特别是高大泉,不仅学习成绩优秀,在学习过程中,就理论联系实际,雄心勃勃,要改造大草甸子的土壤。这个高速度发展生产的措施,给县委书记很大的鼓舞。正在他等待成功喜报的时候,怎么会得到一个令人扫兴的消息呢?难道说,芳草地也像红枣村一样,发生了意外变故吗?

    梁海山几乎带着几分紧张的心情,看起汇报。看着看着,他的两只眼睛里,却渐渐地放起光芒。到后来,他一边看,一边在兜里摸了一阵儿,掏出一只使剩下半截的红铅笔;把汇报托在左手的掌心,在纸页的几段文字上,画开了重点号:

    我们从腊月二十八到年三十,连续召开了三天党支委扩大会议。我们学习了《社会发展简史》的主要章节,学习了《政治经济学通俗讲话》的有关问题,重温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党中央关于互助合作的指示。用这些理论和政策精神,检查了我们最近一段的工作;当作镜子,照了照我们当前的情形,摆了摆农业社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因为农业社组织的扩大,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情况都起了变化。我们必须按照这个新的情况,来部署我们的工作。

    …………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我们东方红农业社步步前进,提高到今天的水平,有些社员的劳动热情、爱社的心气,都不是增加了,倒是减低了,跟农业社组织和生产再往高发展的要求,出现了顶牛、拧劲的问题。这到底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呢?为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反复讨论,没有完全弄清眉目。可是,我们这里边认识到一条道理:像我们东方红这样的老社、大社,出现这样多的严重问题,充分说明,没有社会主义思想的人,就搞不了社会主义。不知这个道理认识得对不对?准不准?很希望得到领导的指示。如果我们这个认识不错,那么,我们打算通过改造大草甸子的土壤、发展生产的这场活动,有计划、有措施地来改造社员们脑瓜里边的小农经济思想。这些旧东西得到改造了,才有可能把大草甸子改造成社会主义的样子。

    另外,我们还认识到,发展生产,得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光是空对空地喊不行。因此,我们打算拿出一种快刀斩乱麻的劲儿,办好下列几件事,创造条件、开出路子:第一、集中农业社的一切财力;第二,集中农业社的一切人力;第三、这些条件见了成效,就向大草甸子发动一场进攻战!

    …………

    梁海山把汇报看了两遍,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举给谷新民说:“老谷,老谷,你快看看,这是多么好的一篇文章!态度积极、正确,认识新鲜深刻,措施具体、对头。太好了。”

    谷新民很奇怪地看看梁海山的激动表情,接过他递来的汇报;同样带着几分好奇心,翻看起来。

    王友清又把摆在手上的一个用报纸糊成的信封,举给梁海山:“这是朱铁汉让李区长捎给您的。还挺保密,不知啥事儿。”

梁海山赶紧接过来打开,只见里边是一封信。

 

     梁书记:您好?工作顺利吧?

    支部送来一份汇报,您一定看见了。您一定很同意我们的看法和做法。那个汇报,是我们大伙讨论之后,由团支书秦文庆起草的。高大泉同志又把它改了一遍。那上边有几个例子,对吧?有的例子没有姓名,对吧?那是高大泉同志给删去的。例子里边,本来有我。他这样做不好。我又说不服他。一个党员,做错了事情,对上不能瞒领导,对下不能骗群众,错了就说错了,人家好帮助我改。刚让我当村长那一年,我还是挺小心地干工作的。一九五四年整个情况都很平静。生产上去了,红旗拿到了,我就觉着自己还是块材料,能担起来。我就起变化了。别人越说东方红社好,我越想让它显着更好点儿。谁提出能显着农业社有优越性的建议,我就点头,就指示干。盖饲养棚,要杀那么多的猪,要多给社员分点钱,要提前归还投资,全是我主持全盘工作那会儿干的。高大泉同志没在家。他没责任。周忠同志病着,有的事儿他不同意,我不听,还是干;有的事儿,我没跟他商量就办了。他也没责任。姜波同志在学校里工作,对社里的事儿不坚持意见。吕春江一张嘴,我就跟他瞪眼,有话也不敢多说了。反正都是我的责任。我这传染病,也传染了社员。当然,有些社员也传染我不少的毛病。可是,这几天开支委会,同志们都不狠狠地批我,到了社员会上,他们把错事都说成是支委会的。这不好。我得跟县领导声明一下。

    还有,写这份汇报的时候,副社长秦恺不大赞成往上级报那么多的毛病,怕上级以为我们这儿好像出了啥大事儿。我也觉着,毛病是有,还没严重,全县的红旗社,往外抖落这个,弄个啥影响?所以我就提议改得轻一点儿。高大泉和老周忠跟我一谈,我通了,红旗社就红在敢承认错误,又能改正错误,要不那就变成白旗社了。我觉着,县委应当把我们的错误发个简报,发全县,让所有的农业社都别再犯我们的错误;要不然可不得了,社会主义就搞不下去了。我这个意见,肯定是对的,请领导考虑。

                                                朱铁汉  

 

    梁海山本来就已经够兴奋的了,看了朱铁汉这些发自心坎的话,更加激动。他的眼前,首先出现一个沉稳老练、聪明秀气的高大泉,又出现一个热情奔放、坦直粗犷的朱铁汉;两张可爱的面孔,变成了四张,有奇峰岭区的,有春水河区的,有城关区的,有平原区的;接着又变成八张,几十张这样可爱的面孔,一齐活跃在他的脑海。这些曾经穿着破烂衣服,扛着锄杆子、背着粪箕子、见了生人就羞涩地红脸或胆怯地避开的庄稼人,如今都背上了文件兜,挂起了化学杆的钢笔,捧起了政策文件,奔忙在耕耘的土地上,站立在会场的讲台上,坐在办公桌的灯光下。其中有的人,在曾经炮火硝烟的年代里,还是个光屁股娃娃,土改那会儿,还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如今都是有能力、有威信的基层领导干部了。革命的时势,造就了多少革命的英雄!一个老革命家,看到这些人,能不从心底发出满足的幸福感吗?

    更重要的是,这个汇报材料和那个附来的说明,在梁海山看来,是两篇非常深刻、生动的政治论文。堆在书桌案上的那些由县委秘书室那几个干部,专凭几张登记表、一部电话机,就着烟、茶编写出来的文件,显着多么苍白无力,多么空泛干瘪。县委书记读这样的论文,看在眼里有生色,听在耳里有声音,反映在头脑里有具体的形象,引起心里的共鸣,仿佛能够摸得着。他读过之后,联想起许多问题。有的问题,梁海山曾考虑过,看了这材料,更具体深刻了。有的问题,梁海山曾经想提出来研究,看了这材料,更坚定更有了把握。这材料之所以有这样的生命和力量,是因为作者们不是关在屋子里想出来的,也不是带着框框到下边走马观花地找出来的;他们写作的目的,既不是应付公差、履行手续、走走形式,也不是为了显耀才能、哗众取宠。他们的写,是因为感到问题重要、急迫,非得往上级反映;反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上级的正确指导,好照着想的,切切实实地做下去。这在一个有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领导干部来说,看到这样的情况反映,看到这样的新鲜而正确的认识,看到基层干部有这样的干社会主义的决心,他能不受到鼓舞吗?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