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四部
(54)
王友清说:“力量再弱,你也不能拆了东墙补西墙。告诉你,这回你要不让我满意,你就不用想过安定日子!”
田雨摆着手说:“算了,算了。往后领导不主动提这件事,我也不再主动伸手。行了吧?”
“说话可得算数!天门区是你的娘家,不护着点儿,我得带头骂你没良心!”
“老兄,大春节,你是为这个找上我的门儿来的?”
王友清笑了:“这是顺手牵羊。我是来找谷县长的。”
田雨说:“他跟梁书记昨天连夜赶到红枣村去了……”
王友清一听,抽身站起:“是吗?燕山区又搞起什么新名堂?老崔那小子,还向我保密?怕我学一手去,超过他呀?我们要改造土壤的事儿刚起个念头,开会碰个面,我就告诉他了。他这么不讲交情。我一会儿回家,非得绕个弯儿,找他算账不可!”
田雨说:“应当抱学习态度,别算账。”
王友清是得去燕山区一趟。如果那里又有了新的发明创造,自己还蒙在鼓里,一年的工作,刚开门就得输掉。况且马上就要参加全省二十个区挑战竞赛的事儿,天门区如果让位子,秋后一评比,天门区很有可能败下阵来。如今,梁海山和谷新民两位领导都在那儿,赶去看看,立刻就能摸到燕山区的实底儿,天门区就可以想对策,赶上去。
王友清把主意拿定,跟田雨到家里随便吃点东西,就奔红枣村了。
十九
要小心也要勇敢
红枣村给天门区区委书记准备着的,不是争取更大荣誉的经验,而是有可能使它失掉一切荣誉的教训。
红枣村出乱子了!
梁海山和谷新民正是为了解决一场意外的“乱子”,才赶到这儿来的。
去年秋天,北京的一家国营企业在红枣村北沟里,开辟了一个采石场,他们设置场地、建造住房,占了几亩山坡地,就拨给农业社两千块钱的补偿款。会计领来这笔钱就跟大伙儿商量,应当怎么处理它合适。一些社员要求按人口分掉,社干部有人赞成,区里领导也有人点了头。支部书记杨广森却认为这样做不妥当。他主张把这些钱用到发展集体经济事业上边,从长远看,好处多。区委书记老崔,马上就热情支持他这个主张。说来凑巧,这时候,盘山林场正要出售一批苹果树苗。杨广森得到消息以后,对大伙儿说:“要是在山坡子上开辟成苹果园,几年以后,红枣村可就大变样了。”不少的人对这件新鲜事儿,不会一下子就能接受的。他们说,咱这地方长杏、长枣、长柿子、长山里红,从来没见过一棵苹果树;把那么多的钱花在不保险的事情上,实在让人心疼。可是杨广森主意拿定,说服这个,动员那个;大伙儿碍着面子,不好意思一口咬定反对他;加上老崔亲自到村,表示支持。开了几个会,也就形成了决议。于是,他们把两千多块钱全部买了果树秧,七天大突击,就都栽上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下栽上了一个祸害。去年天旱、地干,他们没有组织社员再浇一遍水;入冬以后,也没有用山草把小树秧裹起来,临近春节,又赶上奇寒。结果,把百分之八十的苹果树秧都给冻死。本来这件事情应当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才会暴露出来,偏巧一个放牛的老头,因为一头牛钻进树园子里,撞折了一棵,一细看,是死的,起了疑心。他又检查几棵,也是一撅“嘎巴”响。他回到村里一宣扬,这一下可就炸锅了!杨广森跟高大泉一样,从党员训练班毕业回村正巧遇上这场乱子。他本想按照学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带领社员大干一九五五年。没想到,一进门槛儿,就被抱怨声给包围起来。有的社员连会也不开了,活儿也不干了,明明手里有钱,也跑到社里借支;不借给,就跟会计大吵大闹。区委书记老崔闻到信赶来,想帮着排解排解纠纷,也给陷了进去。有人认为他袒护干部的错误,说什么也不肯听;折腾两天,不仅没有能解决问题,反而越闹越乱糟。
燕山区是全县两个重点区里边的一个,红枣村又是最早搞起互助合作组织的模范村,闹出这样的问题,影响极为不利。所以梁海山和谷新民两个人,听到老崔的电话汇报以后,就连夜地赶到这儿。
王友清在村南边、山坡下的大柿子树跟前碰见了县里的两位领导。
看样子,他们好像刚开完会,或是刚吃完饭,到外面一边散步,一边谈心。梁海山的脸色通红,谷新民的脸色苍白。王友清做梦也没想到,这儿遇上了倒霉的事儿,开口就问两位领导燕山区的书记老崔又在这儿搞起什么“新名堂”。两位领导就把红枣村发生的风波简要地告诉了他。
王友清听了,先是一愣,紧接着,胸口就怦怦地打起鼓来。他迫不及待地叮问:“你们来了以后,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谷新民扔掉手里的纸烟根儿,使劲儿裹了裹苫披着的皮大衣,语调沉重地说:“你太乐观喽。不会有这么容易的事儿呀!”
梁海山却显得很轻松地接着说:“是呀,不容易。不过,要认为解决起来就难的不得了,也不合乎实际。这是前进中的问题嘛。我们要是不搞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不办起这么多的农业社,哪会有这种样式的乱子发生呢?依我观察,包括那些意见最大的社员在内,谁也不想退回去单干。他们都想前进,都认为应当前进。这是最有利的一个条件。所以我认为,不论出现什么乱子,总归能解决,肯定能前进。”
王友清说:“燕山区发生这样的问题,我实在没有想到。”
梁海山说:“是呀。你没有想到,杨广森、老崔没有想到,我和老谷也没有想到。都没有想到,还大惊小怪什么呀?如果打屁股,先打谁呢?我看得先打那个‘没有想到’的县委。燕山区是县委抓的山区典型嘛。在县委里边,我又得先挨打。我分工包这个区嘛。”
谷新民轻轻地摇摇头说:“我觉得,目前不是评议谁承担责任的时候,而是要设法平复群众的不满情绪。”
梁海山反问他:“你说,靠什么把群众的不满情绪平复呢?”
谷新民说:“我们两个,应该当众批评杨广森和老崔的错误,不能袒护;在经济方面,从县里开支一些钱,补上他们的损失。”
梁海山大手一摆:“你这两条,都不合原则。杨广森要把补偿款用到建苹果园这件事做成以后,县委发了通报,向全县表扬,这说明我们是支持他的;到了冬季,县委既没提醒他加强管理,也没有再派技术人员帮助检查,这又说明我们没有支持他。如今乱子闹出来了,你光批评杨广森,他自然有口难辩;拨一些钱给他们填上坑子,群众也会满意。结果会啥样呢?是非混淆了,真正的经验教训没有总结出来,干部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把群众的思想引到歪道上:红枣村这个模范村,就算报销了!”
谷新民苦笑了一下,说:“你呀,并非原则问题,也是这样地难以转个弯子。好吧,你认为怎么解决合适,就怎么解决。我下午要回县了。我得赶快跟田雨到别的区看看,免得再闹出新花样儿来。”他转身向发呆的王友清问:“你们那儿怎么样,还平安吧?”
王友清说:“眼下,倒没有发生什么事儿。”
谷新民放心地点点头说:“这就好。你要盯着芳草地,可不能让他们那儿也闹点什么乱子。对啦,他们那个改造土壤的试验,商量了没有呢?”
王友清回答说:“高大泉回村以后,发现一些情况,想不先动手搞这个……”
谷新民又点点头:“好,小心点儿干好。”
梁海山立刻追问:“怎么又不搞了?他想到这个主意的时候,劲头儿很足哇。改造土壤,变更自然条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想法;他们要是搞成功了,就会给半个县的地区打开迅速发展生产的门路呀!”
王友清赶紧从挎兜里掏出高大泉交给他的那份汇报,递给梁海山说:“他有些新想法,都写在这上边了。请你们二位指示指示吧。”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