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四部
(12)
邓久宽认出来,那个男人,是前不久从古北口外边,很远很远的草原上搬回老家来的,是“奋斗”农业社社长秦方的叔叔,叫秦有力。好多年以前,邓久宽跟他一块儿给地主歪嘴子扛过活,有一年,实在生活不下去,跑到口外谋生。他在那边讨了个老婆,生了孩子,跟芳草地的人一直没啥联系。腊月里,他突然地转回来,好多年纪大的乡亲都不认识了。
秦有力本来是缩着脖子,默不作声地走着路,经过邓久宽身边,就停下来。那张冻僵了的面孔,立刻绽开笑容,连忙打招呼:“久宽,你吃过了?”
邓久宽回答吃过了,顺口问道:“大冷的天,你这是到哪儿去了?”
“接你婶子他们。”
“你还要住些日子才回去哪?”
“不回去啦。水流千里归大海,哪儿也没有彩霞河边的大草甸子好。老早想回来,就怕落不住脚。听人家念报纸,知道咱们这边搞起农业合作社,我就急了眼……”
邓久宽又朝那走过去的毛驴上看一眼。见那妇女用劲地搂住孩子,缩了缩身子。
秦有力继续说:“我原来想,等着把这边的事情安置妥当了,再给她们娘俩打信。他们也等不及,就自己奔来了。”
“噢……怪冷的,快走吧。”
“我问你一声,入农业合作社,都得啥手续呀?”
“过去倒挺简便,如今繁杂了一点儿。你也要入社?”
“我就是为了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才搬回来的呀!我跟五个社报名了,都没有准下来。”
“要是入社,你应当靠秦方。他是你侄子嘛。”
“别人也这么说。看样子秦方当着首领,也有他的难处。”
“啥东西这么沉?看把你压的,都要倒下了。快走吧,快走吧!”
春有力用那只裂着许多口子的大手,托托篮子底儿:“装着过日子用的破烂儿,哪有啥值钱的东西呀!”他说着急忙追赶走远了的毛驴,又回头朝邓久宽和气地笑笑。
这样的笑脸,邓久宽早就看习惯了。这是一种对东方红农业社这个红旗社尊敬、讨好的笑脸。前两年,刚开头的时候,邓久宽瞧见有人给他这样的笑脸,很有点“受宠若惊”,怪不好意思;以后习惯了,又以为“受之无愧”;再以后,就变成了“不以为然”。今天相反。他看见秦有力的笑脸,联想起走过的老毛驴,以及毛驴上驮着的家口,他产生了一种庆幸的自豪感。他冲着秦有力那衣衫褴褛的背影,小声嘟囔:“你呀,瞎往外边跑,看看混成个啥样子?我们守着穷窝儿,哪儿也没去,不是‘有福自来’了吗?”
大街上,除了“展览比赛”花衣服的孩子们以外,又增加了手提着肥猪肉走路的社员,自然招来一些品评膘子薄厚的人。所以,给节日的村庄又增加了热闹的气氛。
邓久宽看到别人手里的肥肉,有几分犹豫了。他拿不定主意,是先找儿子黑牛去提猪头、下水呢,还是先去看支书高大泉,发发牢骚、提提意见呢?片刻之后,他决定先找儿子,等儿子把猪头、下水拿到手里,再帮他送到家门口,然后返回来看高大泉去,这样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饲养场门口堵着不少看热闹的人,空着手的人不声不响,使劲儿往人群里边钻;拿到肥肉的人,或是高高地提着,或是用力地举着,大喊大叫地往外边挤。这地方比大街上更热闹。
春禧和巧桂两个姑娘,从后门绕出饲养场。来到大街上,正好跟邓久宽走对面。
春禧笑嘻嘻地跟邓久宽打招呼:“你还不快点儿买肉去。豆腐一样,又肥又嫩!”
邓久宽也乐呵呵地跟她说:“我早打发黑牛去了,落不到后边。”别看邓久宽有一股子倔劲儿、愣劲儿,这两年,又渐渐地增添一点儿“神气劲儿”,他对待东方红农业社“开国元勋”、“老八户”的后代们,从来另眼看待,不论大辈小辈都看着顺眼,都觉着亲。所以,尽管他不爱说话,也要说几句,“春禧,你空着手溜达啥呢?”
巧桂不了解他们之间有特殊关系这层意思,替春禧回答:“我们到张家小铺去买颜料。”
邓久宽不待见巧桂。因为巧桂是张金发的闺女。所以他不理睬巧桂,依旧问春禧:“大年根的,你们买颜料染什么?”
巧桂又拾茬:“染打腰鼓的鼓槌穗子。”
“要把穗子染成啥色的?”
“红的呀。”
“不是本来就是红的吗?”
“褪色了。要节约,不换新的,染一染再用。”
邓久宽虽然不给张金发这个闺女好脸色看,听到这句话,却满意地点点头:“哎,这么办事儿,才是正路。鼓槌穗子那玩艺儿,光是看看好玩,又吃不得,嚼不得,白花钱买新的干啥呀!这是谁心里开缝儿,想出这么一个好主意呢?”
春禧逗他说:“我,除了我,谁能想出主意,这么可你的心呀?”
巧桂推春禧一把,告诉邓久宽说:“你别听她的,全都换成一水的新绸子,才是她的主意;用颜料染染,节省钱,是咱们支书想出的主意。”
邓久宽说:“你就不揭底儿,我也不会信她的话。从春禧心里边能生发出来的办法,那得等日头从西边出来……”
春禧故意一绷脸:“老顽固,瞧不起青年人!”
邓久宽说:“不是瞧不起你,是你肚子里只有蜜水、墨水,没有酸水、苦水、野菜水儿。你哪知道一文钱能憋倒英雄汉那种味道呀!”
春禧不服气地争辩:“村长的肚子里还有酸水、苦水、野菜水呢,他怎么还为这个直挨呲呀!”
“谁敢呲他?”
“大泉哥呗!”
“为他大手大脚吧?”
“就是嘛!”
邓久宽解气地说:“早该呲,早该呲!他穷大方,拿碗里干饭喂野鸽子。他不想想,把这些野鸽子喂得再肥、再壮,他们是能够给你打个鸣呀,还是能够给你下个蛋哪?”
两个姑娘都不会把邓久宽此时此地的话完全听明白。只是对他后边这句喂野鸽子不打鸣,不下蛋的话,逗得咯咯直乐。随后,巧桂告诉邓久宽:“支书说了,马上要在你们这个红旗社里开展个勤俭的教育。往后办啥事都得勤俭节约,省下钱,好办大事情。”
邓久宽说
:“大泉算是跟我想到一堆儿去了。过日子不讲勤俭还行。勤是筢子,俭是匣子;有勤无俭,光盘子空碗;有俭没勤,饿跑门神。”
两个姑娘又咯咯地笑起来。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