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第四部(1)

(2023-02-06 19:43:41)
标签:

浩然

长篇小说

金光大道

芳草地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四部

1

   寂静的大地

 

    春天的节日,在人们愉快而又掺和着烦恼的忙碌中,又一次来到彩霞河边的大草甸子上。

    冰冻的土地,倔强地挺着胸膛,硬梆梆的,上面裂开了一条一道的细小口子。散布在渠边、坑沿上那一棵棵一丛丛的树木,撑举着枯枝,也变得跟土地同样颜色,几乎看不出它们本来的模样。东南西北的村落,因为脱去了夏天的翠绿覆盖和秋天的金黄笼罩,也仿佛低矮了许多。走在路上的人,用不着跷脚或登高,一抬眼就能够看出很远很远。这样一来,大草甸子显得更加辽阔得没边没沿。如果缺少从村庄传来的阵阵声波,缺少偶尔出现在远远公路上的车辆影子,那就太过于空旷寂静了。

    高大泉怀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心情,默默地走在仍然处于冬眠状态的土地上。

    他头顶上的棉帽子,那没有结扎着的护耳,一高一低地朝两边伸着;上面的细细的布带子,随着他左瞧右看,不停地摇摇摆摆。他身上那墨绿色的绒衣外边,套穿着一件对襟的、几乎是打到膝盖那么长的青布棉袄;两片衣襟,跟着他的脚步一掀一扇的;棉裤脚上,系着扎绑粮食口袋用的那种线绳儿;一双挖煤工人穿的那种高腰胶底的布靴子,肥头大脑的,尽管他走得很慢很轻,但是每一步踩下去,都显得那么有劲头,使得脚下那些被雪水溶解过的麻麻渣渣的浮土,立刻变成细面面,在身后边留下一个个像刀子刻的脚印子。

    从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那时候开始,这个从庄稼人后代里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曾经有多少次匆匆地离开他的芳草地,又匆匆地转回来呢?这是没有办法计算清楚的事情。有那么几次,倒是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他头一次从山东汶河庄出发重返芳草地,迎接他的是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那场生死搏斗,不仅使他得到了祖祖辈辈都梦想的土地、房屋,得到了做人的尊严和权利,还使他得到了为人类彻底解放的革命理想。因此,当他第二次从首都火车站出发赶回芳草地的时候,他就自觉地投身在农业合作化的运动里了。这场运动,是一座时代的大熔炉,使他经受了千般锤打,万种考验,他和他的伙伴们,为自己,也为后代子孙,闯出一条朝着幸福生活前进的金光大道。一九五三年,他到唐山调查范克明的历史情况以后转回来,又带领着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们,在这大草甸子上挖掘出第一条泄水渠;芳草地的庄稼汉,第一次用人们的集体力量,战胜了天灾,保住了丰收。那一条渠成了周围村庄的榜样,引出来几十条泄水渠。大草甸子从连年沥涝的魔爪下解放出来。一九五四年,高大泉参加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回到芳草地,又发动全村九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把一座钢筋水泥的引水闸门,建筑在彩霞河的大堤上。从此,庄稼人再不靠天等雨,而是自由自在地利用起无穷无尽的水源了。随着生产的提高,互助合作组织蓬勃地发展起来:芳草地百分之七十的农户,都加入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社,百分之二十多的农民,加入了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最让人高兴的是,大多数庄稼人,都渐渐地习惯了新的生活和新的生产方式。那些疯狂抗拒搞社会主义的各种人物,一个个在社会主义胜利面前垮台了。动荡纷乱的大草甸子,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和平景象。当一年的分配完毕,一面“农业合作化先进村”的奖旗挂到村公所不久,高大泉被调到由县委书记梁海山倡议,由县委宣传部举办的“社会发展史”训练班学习。因为是在一个“和平景象”的形势下,他才能够丢开芳草地的各种工作,安心地坐在课堂里听课看书;又因为“从猿到人”这个第一道奇妙有趣的知识大门向他打开,他才被新鲜的道理吸引住。他的学习最用功,越学越有劲头。三次课程小结,他都被推为组里的代表,在全班的经验交流会上,畅谈心得收获;最后毕业考试,他又名列第一。搞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如火如油,把他的心变成了一锅烧开了的水似的沸腾起来,这个一向能够沉住气的人,再也不能安静了。今天上午,训练班的全体学员要合影留念,然后有一次肯定是十分丰盛的会餐。他犹豫了一阵儿,没有等候着参加那些活动,便归心似箭地搭上一辆拉货的汽车,赶到天门镇,又步行回到他日夜想念的芳草地,回到他们农业社的田野里。

    他跨过一条当做地界用的土埂,停住步,四下里张望了一阵儿;蹲下身,用冻得有些麻木的粗大手指,从地上抓起一把土,使劲儿捻碎,仔细地观察一阵儿,扬撒掉,站起身来,接着往前走动。他跨过一条泄水的毛渠,又蹲下身来,一边观察泥土,一边思索起来。

    乌黑的胶泥地,被饱含的水分冰冻在一块儿,表面裂开许多大大小小的口子,麻麻渣渣的。一股小凉风,吹着几片卷成球形的干豆叶子,无声地滚过来,在地缝和土块上轻轻地跳动着,又无声地滚到远处去了。

    高大泉的背后,突然响起“嘻嘻”的笑声。他扭转头一看,有一个人站在不远的小路上。当他认出这个人是社员刘万的时候,就站起身,一边迎着走,一边挺有兴致地盯着那熟悉的面孔。

    经过一场社会风霜无情袭击的刘万,回复他如今这个样子,可真不容易呀!资本主义那只罪恶的手,夺走了他的妻子,夺走了他两个幼儿的妈妈。悲惨的遭遇,在他心灵上砍剁下的伤痕,恐怕一辈子也难以平复。面前这个高大泉,通过苦心操办起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给可怜的刘万带来了继续生存的信心、力量和欢乐。这些,如同新的血肉,把悔与恨的痛苦,深深地包裹起来,再也不见痕迹。他穿得很整洁,蓝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拆洗过的,不肥不瘦很合体;手上戴着布做的棉手套,拿着一把短鞭子。他那增添了几条皱纹的脸上,刮得光光的,显得又年轻又精神。前年冬天,他跟香云寺那个寡妇曲贵香结了亲。这两个走过相同的生活弯路的人,搭配在一块儿,日子过得挺随心。他们相敬相爱,从来没有生气吵嘴过。村里的好多人说,这两口子的那股“黏糊”劲儿,比二十多岁的新婚夫妻还厉害。去年,几个农业社在彩霞河堤上修建引水闸的时候,别人都住在那边的工棚里,刘万却不辞辛苦,每天晚饭后都跑回家来过夜,起五更再赶回工地吃早饭。小伙子们很露骨地嘲笑他,他也不在乎。有时候,他只是笑嘻嘻地强辩一句:“你大婶没有开过怀,哪有带孩子的经验?我回去帮一把,免得累坏了她的身子呀!”有一回,类似这样开玩笑的事情,让高大泉给碰上了。高大泉当时没有插嘴,过后便悄悄地跟秦恺商量一个办法,派刘万当了食堂管理员,让他赶着牛车,从村里往工地拉运柴草、粮食;因为每天要把牲口送回社里饲养场去吃料,刘万也就能够住在家里。从那以后,这辆牛拉的排子车,就一直由刘万赶着。

    这当儿,套着牛的排子车,停在路边上。那头大花牛,曾经像一根绳子,拴着刘万的心,绊着刘万的脚,让他留恋过单干的日子,使他闹了个家破人亡。绕了一个大圈子,他才下决心解开缰绳,拉着大花牛入了社。大花牛,也变得很强壮,很神气;昂着粗脖子,冲着它原来老主人的后背,“哞哞”地叫了两声。随着叫声,从它的鼻孔里吹着浓烟一样的热气儿。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