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三部
(137)
王友清认出这个人正是区长田雨,不由得一笑,收住了步子。
急匆匆走来的田雨,几步奔到王友清跟前,发急地问:“老王,你们不等等我,跑出来干什么去了?”
王友清说:“我跟谷县长到聚仙楼上……”
“又到那去干啥呀?”
“谷县长想了个办法,要召集粮商开个会……”
“唉!你咋不动脑筋想想?咱们面临着这场斗争的对手,不是风,也不是雨,恰恰就是他们呀!他们能立地成佛,来救你的难?”
王友清左右看看,小声说:“别在这儿淋着,找个避雨的地方,我给你讲讲,你看合适不合适。”
他两个不好前走,也不好后转,只能因地就便,迈进了身边的铁匠铺。
这里是刘祥的妹夫家,佟家老铁铺,如今已经变成了铁业生产互助小组。旧时的门面扩建了,把原来的住房也改成了工作间,从房山掏了个小门,通向另一边的两间住房。
佟铁匠从住屋的窗户镜上发现了进来的人。他跟田雨混得很熟,对王友清也认识,就连忙不迭地迎出来,热情地往屋里让这两位不速之客。
阴雨连绵的日子,勤恳的铁匠们并不会停火休息的,正为农民的秋收制造小工具。
佟柏掌锤,跟一个像他一样膘壮的拿钳子的小伙子,正锤打一把小镐头。他们不能放下手里的活计,只是冲着客人憨厚地一笑,表示心里的欢迎。
旁边那个拉风匣的人换了,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妇女,圆脸盘,大眼睛,两块煤烟抹在她那鲜红的腮边;这种特殊的颜色,好像越发陪衬出她的俊气。
田雨一边往里走,一边问佟铁匠:“老佟,你们组又扩大了吗?”
佟铁匠没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回答说:“有两个户,一个劲儿申请,想要加进来。我没答应。您看,这地方再搁一盘炉行吗?我说,等等吧,等到有一天咱也办起合作社,闹个大门面再来……”
手里拿着针线活、迎到里屋门口的佟柏妈明白了田雨的意思,就喜眉笑眼地说:“区长看见生人了吧?那是我们佟柏的媳妇!”
田雨又朝那个拉风匣的青年妇女看一眼,有几分惊喜地问:“多会成亲的?”
佟柏妈说:“才三天,没回门哪!”
“我们来道喜啦喝喜酒也不算迟吧?”
“只要你田区长赏脸,多会儿喝多会儿现成。头几年,正遭难那会儿,我就发愁。孩子老大不小了,谁家大闺女肯给我们这又穷又黑的打铁的呀?他非打一辈子光棍儿不可!嘻嘻,从打一互助,闹好了。其实呀,啥事都凑巧,有新婚姻法保着,人家俩对的象……”
新媳妇害羞地喊了一声:“看您!”
佟柏装作好像无动于衷,可是手里的锤子抡得更圆更有劲儿了。火花随着叮当的响声,四下飞。
佟柏妈笑着,从橱子里端出一盘葵花籽儿和一盘没有包装蜡花纸的糖块:“吃,吃。这是他们成亲那天,我给他大舅留的。这么大的雨,行动不方便,也没有给他送信儿。”
田雨拿了一块糖放在嘴里说:“不下雨,他也来不了。他能离开农业社那一群骡马?”
“倒也是。过几天,雨停了,水退了,我让佟柏看看他去。也让他高兴高兴。”
田雨左右看看,问:“佟兰呢?”
佟铁匠说:“您这区长,真会明知故问。”
“怎么啦?我真不知道。”
“算了吧。那天您给手工业互助组的青年们开会,那丫头去了,回来就跟我闹罢工。口口声声地要去上学。”
田雨想了起来,笑了。
佟铁匠这下抓住了把柄,说:“是不是?果真是您这个区长背后给鼓动的!”
田雨说:“你不是总吵吵要办手工业合作社吗?”
“是呀!你们区领导一批,马上就成!”
“那么,你们有会计吗?”
“会计?”
田雨点点头:“合作社还能像你们互助组这样,把墙当账本子,往上画道道记工记账?”
又是佟柏妈先听明白了,对男人说:“噢,你还蒙在鼓里哪!人家区长比你算计得周到,让咱佟兰念书识字,回来好给你当会计呀!”
佟铁匠一拍大腿,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王友清顾不上聊天闲扯,着急地说:“掌柜的,借你屋坐坐,我们说个事儿。”
佟铁匠说:“王书记,可别这么称呼。叫我老佟,佟组长,再不干脆叫佟铁匠。哈哈。来,来,快里屋坐。我给你们买一盒好烟卷去。”
田雨拦着他说:“这么大雨,快算了吧。”
佟铁匠掏出烟荷包:“要不就抽我这个大叶。”
田雨接过来说:“这就满好。”
佟铁匠拿过茶壶,涮干净,泡了茶,又洗了两个碗,放在两个区领导的面前,对女人说:“你到佟柏那屋去吧,让领导谈事儿。”
佟柏妈拿着针线活出去了。
佟铁匠也退出屋,放下门帘,忽然又把脑袋钻进来,说:“我说二位领导,我要找你们请示个事儿,就手说说吧。供销社的粮食卖完了,那些粮店又打什么主意?为啥死关着门板儿不开?想要掐我们脖子是怎么着?”
田雨说:“放心,他们没那么大的手。”
佟铁匠说:“那得命令他们卖米卖面呀!”
田雨半开玩笑地说:“闹了半天,你让他们这号人喝血啃肉,还没够哇?”
佟铁匠认真地说:“唉,明知道疼,也得挨。要不然有啥辙呢?”
田雨说:“我们的路宽得很。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前年搞生产自救的时候,梁书记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他说,靠乞求外人从牛皮腰包里掏几个可怜的小钱给我们,新中国是建设不成的。我看解决粮食问题也是一样。”
“这么说上级有了办法?”
“我们的办法多得很。你看看农村,正在搞社会主义的农村;那里有农业社,互助组,有那么多爱国的农民。得靠他们,他们有热心,也有力量支援城镇的人!”
“这话倒对。如今青黄不接,农民手头有那么多的粮食吗?又赶上大雨泡天,有粮食能运来吗?跟两位说,肚子里不装东西,我们这锤子可抡不起来。”
田雨说:“你看问题,站得太低了,得站得高一点儿,看得才远。共产党打天下那会儿,百万大军,是靠谁供粮食吃的?是粮商吗?”
“当然不是。”
“如今,也不是,不可能是。还得靠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农民。”
“道理是这样,就担心他们心有余力不足。”
“我看他们心有余,力量也很足很大。打个比方说吧,咱天门镇等着买粮吃的,不过一万左右人。周围的农村呢,将近十万人。咱们就当走亲戚去吧,他们十个人还养不了你们一个人吗?”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