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之《金光大道》
第一部
(51)
带路的工人又向这一队农民介绍说:“这个小车站,是从国民党手里接过来的烂摊子。过去装的是军火,卸的只有煤。如今,要把消费城市变为生产的城市,加上抗美援朝的物资运送,车站的吞吐量增了几十倍,品种增的更多,任务越来越重。眼下我们正按照国家恢复生产的计划,拆旧的,造新的,一边扩建修复,还得一边执行装卸任务。人手不够哇。职工们都是自动加班,日夜连轴转,还是忙不过来。你们看,那边的妇女、小孩子,都是自动来参加义务劳动的家属。不让来不行。有的家属为了多干点活儿,一天做一次饭吃三顿。有的学生,放了学不回家,就奔这儿来。”
他们说着话,参观着动人的劳动场面,正要从一堆砂石和废土积成的小山包后边绕过去,忽听那边传来一片吵吵嚷嚷的声音。
“上来!上来!”
“他不听,把他拉上来!”
“报告领导去,这样干不行!”
“嗨,嗨,你听见没有?”
那个带路的工人听到这儿,没顾跟高大泉他们说一声,就“噌噌”地爬上小山包,跑过去了。
高大泉他们几个人也跟在后边。
这里要修建一座新的大库房,正在进行基础工程。建筑工人和装卸工人们一起往挖开的大深沟里浇灌混凝土。因为地下水上来了,有一截成了泥塘。不少的人用斗子、铁桶往外掏水。那水掏出来就结成冰,白花花的一大片。这工夫,所有使用各种工具的人都停住手,一伙浑身冰水泥浆的工人围在基槽的岸上,还有两个年轻的人把半个身子探进基槽里,往上拉扯着一个人,可是那个人打着坠不肯上来。这样,他们就吵嚷开了。
带领高大泉他们进站的那个工人一出现,就有一个老工人对他大声喊:“马队长,快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马队长一边朝基槽走,一边急着问:“出什么事了?”
老工人说:“你们装卸队又出了个不顾命的。”
马队长略停一下,又问:“谁呀,怎么回事儿?”
老工人说:“第二组的陈师傅。他从前天晚上就没有睡觉了,总是装卸任务一完成,就跑到这儿干,一连气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今个早上他发高烧,还瞒着同志们,喝点稀粥全都吐了。你看,他又跳进冰水里干上啦。这是闹着玩的!”
马队长没等听完,已经挤进人群里,弯下身子拉住了基槽里边那个陈师傅的手,连声说:“老陈,老陈,这可不行,你赶快上来吧。”
陈师傅是个三十多岁的人,清瘦的圆脸,头发长长的,眼睛红红的,那面色不知是冻的,还是发烧,一块红,一块白。他上半个身子都是泥,下半个身子泡在冰水里;被几个人扯住不放的那两只手,裂着许多小口子,往外边渗着血珠子。他不看大伙儿,也没看马队长,只是摇着头说:“眼下搞基础,不打牢靠,将来库房盖起来就不结实。这是大事呀。不把这里边的水掏出去,我不能休息……”
马队长说:“你上来,大伙儿把它掏干还不行吗?”
陈师傅说:“多一个人干,就能早一会儿掏完,夜间就能接着灌灰了。要不然,等它再冻上,用镐也刨不出来,那得窝多少工,误多少时间?”
马队长说:“我亲自带着干,保证晚饭前把它掏干。你就快点上来,回宿舍休息。”
陈师傅说:“我休息不了哇……”
马队长也急了:“休息不了也得休息。你的底子我知道。解放前,你那腰让工头打坏了落下毛病,一泡一冻,非出问题不可;再说,你又病着。你再不上来,我可要下命令啦!”
陈师傅这才抬起眼睛看看马队长,恳求着说:“让我再干一会儿吧。咱们苦一点,累一点,比起人家志愿军同志在朝鲜战场爬冰卧雪,那不差远啦。搞革命就得拼命呀!”
马队长有点为难,不知说什么好了。
陈师傅反过来劝他说:“老马,我坚持得了。心里装着国家,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高大泉站在人群里,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两只手攥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看着这幅动人的情景,听着工人老大哥发自肺腑的声音。
快活的周永振也在人群里发出感叹:“工人老大哥真是好样的。过去光听念报纸,这回我可亲眼看见了。”
高大泉凑到周永振跟前,小声说:“咱们干吧,把那个工人同志替换上来。”
周永振说:“行,来了就是为了干的。”
吕春江听见他们说话,也说:“算我一份儿。”
高大泉高兴地说声“好”,就把行李卷往地下一扔,挤进人群里,冲着沟槽里的陈师傅说:“同志,你上来休息吧,我们几个人替你干。你放心,我们一定保证把里边的水掏得干干净净,一点一滴都不留。”
陈师傅不认识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马队长在一旁向工人们介绍:“这几位农民同志刚到,是来支援我们的。”他又对高大泉说:“你们得先吃饭,安置妥当了,歇歇再干……”
高大泉说:“陈师傅讲得好,搞革命就得拼命。我们农民应当学习工人老大哥的样子拼命干!”他说着,甩棉鞋,脱棉裤,扑通一声,跳进基槽的冰水里。
周永振和吕春江两个人也跟着跳了下去。刘祥几个人也要照样干,却被工人同志给抱住,说什么也不放他们。
“哗哗”的掏水声,在那未来的大库房的基础里,非常有力地响了起来。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