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
《泉水清清》
(3)
县委书记正在摸索着给那个伤员包扎,就停住手,语气严厉地对刘炳志说:“小刘,让困难吓住了?搞革命就是跟困难打交道,只要你想把革命工作搞下去,往后的困难多着哪!你想想看,如果没有我们这些人跟敌人搏斗,没有我们这些人遭受这样那样的难处,怎么会有革命的胜利,又怎么能打垮反动派,为穷人夺过印把子呢?少数人流血、痛苦,正是为多数人、为后代永远享福……”
这几句话,深深地印在刘炳志的心里。这一次,他跟县委书记和那个伤员一起,经受了三天三夜饥饿、干渴和比这更严峻的考验,最后终于找到了队伍。
胜利以后,刘炳志进一步认识到个人工作是为了广大群众长远的利益。他变成一个有觉悟的农民。他的成长速度,连村里最熟悉他的人都感到吃惊。如今不打仗了,但是他要在祖国建设的战场上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他是个吃尽干旱苦头的人,自从懂事起,他不知做过多少关于河水的美梦。一九五四年,他到房山县参观小型水利建设,看见人家那边浇地用水,碾米、磨面也用水,眼馋极啦!回到家来,他就极力主张把乱石泉的水引过来,花了许多时间,最后却失败了。
他带头挖渠引水,又遭了大难。为这事儿,王全礼批评他,村里人也埋怨他,小队长炳林找到炕头上跟他吵:“刘炳志,你是安的什么心哪?公社出钱给响水铺打井,你倒把财神爷往外推,你疯了不成!”
刘炳志并不灰心,坐在炳林跟前,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同志,你仔细想一想吧,难道响水铺只有人缺水,土地就不缺水吗?水是增产条件的最主要一条,把渠修过来比几眼井强得多呀!”
炳林说:“先打它几眼机井吃水,再商量修渠,不是更保险吗?”
刘炳志说:“唉,同志,你不要忘了,我们是穷队,成立公社第一年,还没给这个大集体贡献一点东西,就伸手要钱,你觉得应当不应当呢?”
最后,大家终于被刘炳志说服了;在修渠、办水力加工厂的时候,多数人都是真心实意地支持他。
就在王全礼躺在床上百般猜测他的时候,他正在水渠边的烈日下,月光里,满怀信心地奔忙着。他亲手领着社员们搬木头、扛席子,在渠边搭起一个临时工棚,又请木工厂孙木匠来帮忙。他用嘴说,用手比划,让孙木匠给他当参谋;随后他又用粗糙的手指头捉着铅笔头,在一张白纸上,一道一道地画着;图样画好了,修了又修,改了又改,又给孙木匠打下手,一件一件地照图制做。他们反反复复,一连搞了半个月,灯油熬干了几瓶子,把个孙木匠困的坐着就打呼噜。该做的做好了,该借的借来了,做不了借不到的,也买来了。他们在水渠里打了一排木桩,筑起一道小水坝,把他的设计、制作的直径八尺的木头水轮子安在小土坝下边;水轮轴上,装着一条牵引皮带,带动着上面的轧花机,轧花机的齿轮又衔接着两个小齿轮,分别安装了水磨和筛面的箩子。他们设计是巧妙的,考虑是周到的,看去,简直不亚于现代化的机器。
今天上午是他们最忙的时刻,把机器装妥当,专等试车了。吃过饭,社员们都跑来看新鲜,这个临时工棚顿时热闹起来。
孙木匠手里拿着一把小铁锤,这儿打打,那儿敲敲,同时回答着看热闹人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十分开心。
刘炳志满头大汗,站在一边不吭声,心里边很沉重。老实说,这半个月来,当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工作,一心一意搞这个东西的时候,觉得满心都是把握,浑身都是力量,仿佛只要搞出来,就能成功。这种信心支持着他,使他完成了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不能摸一摸的工作。可是现在,事情搞完了,面临着成功或失败的严重时刻,他反而变得有些胆怯了。他尽量让自己冷静,往最坏处设想;盘算着,真正到了最坏的地步,自己又应该怎么办?
孙木匠检查完毕,说声可以开车了,就大步跑到水坝上,两手用力打开闸门。憋足的水,猛的涌出来,跌到坝下,哗哗地直冲着木轮子;木轮被水一冲,开始转动了。看热闹的人忽一下子欢腾起来。
刘炳志一直站在人群后边,看见水流,听到笑声,眼睛一亮,浑身发热,不由得往前挤。也就在他刚刚挤到可以看清楚木轮子的时候,人们的欢呼声像断了弦的胡琴似的停住了。原来,木轮子越转越慢,最后,只是颤抖抖,再也不转了。孙木匠已经跳到坝下边,慌乱地舞动着手里的小铁锤,敲打着木轮子的每一部分,又在转轴的地方抹了许多油,轮子依旧是颤抖抖地不转动。刘炳志只觉得心里一沉,头上忽地一下冒出了汗珠子。
人群里,叹息的、埋怨的、说俏皮话的、逗哈哈的,样样都有,有的嘴里嘟囔着往外挤……
说巧真巧,正在这个节骨眼上,王全礼推着自行车来到工棚外面。
看热闹的社员自动闪开一条道。王全礼放下车子,用手抖擞着被汗水浸湿的衣裳领子,不慌不忙地走过来;一面好像心不在焉地观看,一面向站在一边发呆的孙木匠问情况。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