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中篇小说之
《弯弯的月亮河》
(54)
柳顺很害怕地赶着车,试探地往前移动。他心里奇怪:这地方过河不到十里就是县城,很少兴兵打仗,庄稼人在这儿应当能够安居乐业,咋会这么惨呢?
村子的把口,有一个被拔光了寨子的院落。三间北房坍了两间,剩下一间,还顽强地站立着,那上面的柁檀椽檐上都挂着烧燎过的焦黑伤痕;烟筒口却有青烟袅袅地直升到青天上。
临街的路边,有一眼垒着砖台的水井,还有一个很大的石头槽子。青骡子渴了,冲着井台咴咴地叫唤了几声,硬往那边靠拢。
柳顺吆喝住牲口,想打水饮饮它,借机观察观察这户人家,好张嘴求情。不知为什么,尽管他自以为很有义气,很有德行,在干正大光明的好事情,却有一种说不出名目的恐惧,好似在做着见不得人的坏勾当一般。他从车辕子上解下提水桶,刚迈上井台,忽听背后一声呼喊。
“喂,别用那儿的水呀!”随着这声音,从那间孤单矗立的房子里走出一个人。
是个老太太。她满头灰发,方脸,刻着横七竖八的皱纹,眼睛挺大,深陷进眼眶子里;身子精瘦,肩架倒挺宽,大手大脚的。她穿着打着补丁的白夏布褂子,毛蓝布裤扎着腿带子。她快步腾腾地走过来,对柳顺又重复一句:“这井里的水你不能用!”
柳顺奇怪地问:“咋的了?”
老太太打个沉,回答他:“那里边屈死过人……”
柳顺一听这话,慌忙把迈到井台的脚缩回来。这当儿他才留神看清,老太太的腿带子和鞋,都是白颜色的,穿着孝服。
“我给你由缸里舀点水来吧。”老太太从柳顺手里要过小桶,转身走到独间房子里,立刻又提着一满桶水返回。
柳顺一边用水饮牲口,一边搭话问:“您这房子,是失火了?”
“唉,是城里的官兵给放火烧的。……你这是从哪儿来呀?”
“芦苇镇。”
“芦苇镇?我跟你打听个人,你认识吗?”
“住在一个镇上,差不多都知道,您说吧。”
“这个人,管我叫表姨,打鬼子的头一年,投奔我这儿,住了几年,就带着孩子回去了,听说住的那村离芦苇镇很近。”
柳顺听着听着,忍不住地插一句:“您打听的人,是姓谷吗?”
“对、对,你认识她?”
“那是我屋里的……”
“嘿,这可太巧了!快,快屋里坐吧。”老太太欢喜的不得了,不知说啥好了,“他们娘俩个这几年咋样呀?”
柳顺嘴上连忙回答“挺好的”,心里边异常激动。他的媳妇俊玉,可以说没有一天不跟他谈论这个表姨的。俊玉说,姨妈特别心善,特别能过日子,对她们母子有养育之恩。当初,俊玉被柳顺给“推”出家门,一个失去亲人的年轻姑娘往哪儿投奔?要不是表姨容得下她,不知道能不能保住性命?柳顺估计,或许是这位老人把俊玉聘嫁出去的,后来那个男的死了,老人家又一次收留了她母子两个。这老太太是俊玉的恩人,当然也是柳顺的恩人。柳顺想说几句亲近的话,说几句表达谢意的话,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只有那泛起红光的脸,显示了他的诚挚而又热烈的心情。
老太太急不可待地继续问:“他们找到铁柱的爸爸没有哇?”
柳顺一愣:“啊,他爸爸还活着?”
老太太叹口气:“那年月,穷人的命不如一棵蒿草,谁知道他熬过来没有。”
“那……他俩咋离开的呢?”
“他们本来就是在中途碰上的:一个卖孩子卖不出去,一个让坏人追的没处逃。铁柱的爸爸救了俊玉,俊玉为了报答他,就从他手里接过不满周岁的孩子,来到我这儿……”
柳顺讨到这个根底,放下了心,又不由得急问一句:“以后,俊玉嫁给谁了呢?”
老太太使劲一摆手,说:“我求媒人给她找了五六个婆家,她一个也不愿意,说等孩子大了再说;临离开我的头一个月,才说实话,原来等着你!嘿嘿嘿!”
柳顺被老人家这善意的笑声闹得怪不好意思,可是他心里舒坦,越发感激俊玉对他的一片情意。回头想想以往的十多载,俊玉没有半点对不住他的地方,倒是他,有好几件事情实在亏待了俊玉。那一次,如果他柳顺能把投奔到家里的俊玉留下,俊玉决不会吃好几年的苦,俊玉的爸爸也不会遭祸殃。柳顺这会儿回想起来,越发觉着悔恨难当,甚至连前几天夜里两口子为往河东送信的事儿发生的那次口角,都闪现在他的脑海里。他心里边暗自叨念:等转回家去之后,我要向媳妇赔情,给她跪下,发誓一辈子都不再惹她烦恼和生气。……
老太太热情地拉住柳顺的袖口说:“快进屋,我给你做点饭吃!”
柳顺推辞说:“等回来再麻烦您吧,我得进城……”
“进城干啥?卖柴禾?”
“不,不是……”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