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短篇小说之《妻子》(3)

(2021-03-30 09:17:15)
标签:

浩然

短篇小说

妻子

山东文学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短篇小说之

妻子

3

 

    等到客人们高高兴兴地走后,妻子不解地问老杜:“王二哥的房子卖不了啦?”

    老杜笑着说:“你呀,跟不上趟了。”

    ……

    妻子终归又明白了丈夫的心。所以她在建社动员会上,第一个举手赞成老杜带头办社。随着她的拳头,好几个妇女也都把手举起来了。她们,在开会来之前,还对入社有些犹犹豫豫;现在,她们看到了党支部书记妻子的手,这是代替许许多多语言的手。她们都跟着这只手站到自己丈夫这一边来了。

    办社的头一年就遇上了大旱灾,满地的苗子都打了绺,最后都干死了。老杜从政府贷来种籽,领着社员们日夜苦战,趁着雨又重新播种。六月里拒马河决了堤,庄稼又给水盖上了。老杜讨来种籽,又领着社员把地种上了。最后剩下五亩地,种别的庄稼已经太迟,只有种荞麦,可是他们没有荞麦种。老杜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三十户人家的饭碗都托在他的手掌上啊!

    妻子坐在他身边,把他的一切心思都看在眼里了。急得她心中像火烧。她依旧一声不响,比平时越发的平静,越发的温和。她把最好的东西做给老杜吃,不让孩子在老杜跟前哭一声。那一天,她说走娘家,却来到长沟的集上。她悄悄地从耳朵上摘下一副金耳环——这是她土改那会儿分到的最心爱的胜利果实——交给银行换了钱,买回二斗荞麦种……

    这也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谁还提它呢?

    真的,谁也没有特意提过老杜的妻子。

    说起来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有一天,公社主任竟在报纸上发现了老杜的妻子。

    主任捧着报纸,大声地喊着:“你们快来看呐,林树珍!”

    社员们半信半疑,都围拢过来:“重名的人多啦。”

    主任指点着说:“你们看照片。”

    社员们惊喜地叫起来:“真的,真是她!”

    有的社员猜测说:“准是那个照相的记者搞的。”

    八月,庄稼成熟的季节,连阴暴雨,拒马河里滔滔的洪水,带着白沫子,滚滚而下。所有的人都上堤了。一天到晚,那锵锵的鸣锣声不曾停止,谁听了谁心惊。夜里,巡堤抢险的人手里的风灯,在暴风急雨里忽明忽暗,谁见了谁胆战。

    白石山下、拒马河边两夹空的五百亩谷子、大豆和白薯,随时都有可能被洪水冲走。妻子的心拧成绳了,透不过气来。老杜三天三夜没回家,她三天三夜没有按时做过一顿饭,没有脱衣服睡过觉。就在第四天下午,从河堤上传来一个意外的消息:老杜决意要抽三十多棒劳力渡到河南岸去帮助别的社护埝。

    好多女人挤到老杜家里,嘁嘁喳喳吵翻了天。

    “兵一撤,五百亩地保不住,全队的饭碗就算倒在河里了!”

    “哪儿有这种理,自己的命不顾,还去帮别人!”

    “队长在河堤上跟老杜吵起来了,吵的可凶啦。他们从来没有翻过脸呀!”

    妻子听着、听着,心口先是一紧,立刻又一亮。她说:“姐妹们,我知道老杜的心,他做得对!”于是,她顶着锅盖挨门挨户奔跑,到处听到她那实在而又有力的声音:“咱们妇女上堤吧,顶不了一个人,就两顶一个。男人应该到河南边去支援,那边种的都是棉花,远处还有火车道……”

    晚上,在风雨的呼啸声中,一支不小的妇女抢险队伍,扛着锨镐,抱着苇席,开到了河堤上……

    这件事情过后不久,一个新闻记者来到了红果庄,又住在老杜家。他经过几天的深入采访,提出一个要求:“我要在丰产的地里拍一张照片,除了杜支书,还得选一个妇女代表参加……”

    社员们热情地推荐:“那还用选,支书家里的呗!”

老杜的妻子平生第一次照相,这对十八年的恩爱的夫妻第一次合影,一个农村普通妇女社员的名姓,也是第一次传到红果庄以外的地方去了。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发表在《山东文学》19621月号。收入《杏花雨》、《春歌集》、《中国农村故事集》(法文版)、《花朵集》、《浩然文集》(二)、《浩然全集》第16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