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中篇小说之《弯弯的月亮河》(10)

(2021-01-16 09:39:07)

浩然中篇小说之

弯弯的月亮河

10

     柳顺沉默着,在乱糟糟的心里边,找出好多好多理由,为自己的怯懦开脱,为自己的无情打掩护,为自己灵魂深处的痛苦抚摸揉搓。过了好长的时间,他才喃喃地说:“俊玉姑娘,你一直待我不错,我能品出味儿来。今儿个,你这番情意,我全领了。可你看看这个家,唉,我太穷了。”

    “穷我不嫌,富我不爱!”俊玉激动起来,说,“我只图人好心好,能一块儿过一辈子舒心日子。”

    柳顺觉着这几句话很有劲儿,很中听,可是他却不肯跟随着姑娘的“火苗子”燃烧起来,而是用土压、用水泼,然后诚心诚意地开导姑娘说:“过穷日子不容易,又不是一天两早晨,有别的路,何苦往这边拐弯儿呢?你要是由着你爸爸的心意,嫁给我家少东家,那才能吃不愁、穿不愁,享一辈子福呀!”

    这番话,俊玉一句也听不进去,她摇摇头,告诉柳顺:“不瞒你说,以前我跟我爸爸一样,做过这种美梦。我光看到金连城的脸上笑、嘴巴甜,让他哄的没了主见,不知不觉地迈进我爸爸铺的道儿上。昨个看的那出叫《活捉南三复》的戏,挺能提醒人,我的心里变得翻翻腾腾不安生。唉,我果然没有怀疑错了他,今儿个下午,他就在我眼前现了原形!金连城根本不是真心诚意地想跟我结成夫妻,他就是那个调戏女的、不把女的当人看的财主南三复!我家虽穷,我可不能去当那个受害的窦家闺女!你放心,我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能受,只要你对我好,我永世不跟你变心……”

    一直坐在炕里边、不知道该咋插嘴的妈妈,忍不住地开口讲情了:“顺呀,看这闺女的模样,听这闺女的话口,是有心有骨气的。这是你的福分,也算修好积德的事儿,你就答应下吧。”

    “妈呀,您不知道这里边还有好多的过节儿哪!”柳顺挺痛苦地冲他妈妈说话,实际上为的是向姑娘表白,“象俊玉姑娘这样的人品,咱这户,我这人,只有心里边想想,做梦也攀不上亲;如今啥事儿不费,赶着找咱,我不傻不呆的,能把神仙往外推?可我惹不起少东家呀!我由着自己的心思应承下来,结果呢,好事儿不成,准得砸锅,大家伙儿都倒霉呀!”

    俊玉听到这里,终于弄清,柳顺是真的拒绝了她;所以拒绝她,是因为心里边有一个利害的盘算。她很委屈,很失望,很气恼,她精神上的仅有的一根支柱折断了,突然感到一阵头脑眩晕、全身无力。她极力镇静自己,渐渐地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没权利这样要求人家柳顺。柳顺的害怕,柳顺不敢沾她这个危险,也许是对的,是一个老实人的本色。于是她开口说:“柳大哥,您别太为难,我决不连累您;让我躲过眼下这几天的紧要关头,我再想法另投个门路吧。”

    柳顺见姑娘用这样的话回答他,越发有些不安和不好意思,接着她的话音说:“你一个姑娘家,有啥门路可找?还是回你爸爸身边去吧。他是疼你的。你把心里话跟他讲透,他不会逼你。他就你这么一个亲人呀!”柳顺见姑娘对他的话似乎无动于衷,又诚心诚意地说,“你怕我们少东家不饶你,对吧?这我倒想起一个办法:我们少东家最怕我们老东家,我们老东家讲义气,心肠好;我替你跟他求情,让他管住他儿子,保护你,行不行呢?”

    俊玉两眼直愣愣地望着小豆油灯那跳动的火珠儿出神苦思,过了好半晌,才抬起头来,再一次平静地对柳顺说:“您别费心求老东家,我不信他会管他儿子保护我。另外有一宗事儿,我想再跟您提个要求,我只能跟您一个人提。”

    柳顺心里直打鼓,不知姑娘又要给他提个啥难题,只好说:“你讲吧,只要我能办的,一定办就是了。”

    俊玉说:“我这次离开家,我爸爸不知道,也不会估计到。等他发觉我不在了,一定挺难受。我恨他,也心疼他,可又没办法。您跟他住在一条街上,能替我看看他,劝劝他,照看照看他,我就一生一世感您的恩德了……”

    柳顺这一次最痛快、最慷慨地答应了姑娘:“行。这事我能做,我一定做到!”

    俊玉却叮咛他:“您是个老实人,您说的话会算数的吧?”

    柳顺起誓发愿地说:“这点小事儿我都不替你办到,我就不是人了!”

    俊玉站起身,给柳顺鞠了一躬:“谢谢您,柳顺哥!”两串泪珠,同时滚落到地上。

    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小草屋里的三个人变得相对无言,各自想着心思,显得特别沉寂。

    老太太终于忍耐不住这种让人憋闷得难受的气氛,就对儿子说:“你到西屋忍一宵吧,我跟这姑娘躺在炕上再说说话儿。”

    柳顺心乱如麻,既害怕惹出大祸,也觉得自己没有答应俊玉以身相许的要求,实在对不住人家,又产生一种十分沉重的歉疚心理。一种企图弥补过错、解除内心痛苦的强烈欲望,指使他出了东屋,并没进西屋,却穿过小院,掩上柴门,顺着月亮河的土埝,急匆匆地往前走。那显得更加慌乱不安的“突突”的脚步,伴着河对岸的应和声,一直响到芦苇镇。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