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中篇小说之
《细雨濛濛》
(12)
九
那一天,如同五年后的这一天,先是万里无云晴朗朗的,接着下了一阵子瓢泼般的大雨,最后变成没完没了的细雨濛濛。
大姐两口子,二姐两口子,三姐的未婚夫和四姐的未婚夫,一个接一个地先后来到綦家小院。他们全是骑自行车来的:有飞鸽牌的,有永久牌的,有凤凰锰钢的,有红旗大链套的。大伙儿正说说笑笑的喝茶抽烟,天气突然变了,就都跑出屋,各人搬自己的自行车,找安全地方。幸亏单干那当儿,老头子亲手搭在东南墙角处的牲口棚一直没拆除,此时可救了急,四辆自行车全都搬了进去,暴雨降临的时候,没淋着一点儿。于是,人们回到屋里又接着喝茶、抽烟、聊天儿。
老妈妈喜得抿不住嘴,带着闺女们里外忙,准备起煞费苦心操持了几天的两桌酒席。
米饭焖上了。猪肉炖上了。整鸡蒸上了。要炸的丸子,要炒的肉片,要溜的肝尖儿,要拔丝的土豆块,要凉拌的粉皮、黄瓜,以及豆角、青韭,茄子、西红柿等等青菜,全都打点好,连佐料也准备齐全。东西两屋,分成男一桌女一桌,碗、筷、碟、勺和酒盅子都摆好,单等头一回登门来的五姑爷一到,锅勺就会响起来。
真奇怪,左等右等,总是不见晋志清来到。
老妈妈着急,急又难开口道破。
綦桂云更急,心里直冒火苗子。
大姐二姐各顾招呼自己带来的孩子,倒还沉得住气,没说什么。
三姐故意讲起俏皮话:“大北沟,不光高高在上,还要爬岭过河;道儿又陡又滑溜,不小心点儿迈步子,把宝贝儿摔坏了皮肉可咋办?”
四姐接过话音添油加醋:“道儿难走怕个啥?人家弟兄多,人多力量大,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别说来咱这小小的橡树坡,就是上京下卫到上海,又有何难?”
綦桂云的耳朵不聋,早就听到了两个姐姐的阴阳怪气的话,只是想给她们攒着,等到时辰一块儿算,就装作没听见。她依旧登在后门口的门坎儿上,“望眼欲穿”地盯着院墙外的北方。
不远的北方,两座馒头形的小山包中间,是一道狭窄的山川,山川里有一条通向盘山村,以及盘山村以东的北大沟的路。那条弯弯曲曲、上坡下岭的路,不仅能走人,也能走自行车和胶轮车。可惜,这会儿只见绿草莽莽,烟雨茫茫,什么也看清。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晋志清为啥不按照约定时间及早赶到呢?是记错了日期,还是遇上大水冲断了桥梁,不能通过?
房屋的前院,突然间热闹起来。
人们呼啦啦地往外拥,嘁嘁喳喳地议论。老妈妈喜出望外地大声喊叫:“哟,可把你给盼到了!快屋里坐吧,别在外边淋着啦!”
綦桂云悬着的心平稳下来,立刻恢复了从上个集日以来的喜悦情绪。
她回转身,大模大样地从堵在门口的人群中间推开一道缝隙挤出来,果然瞧见她那对象站立在院心。
晋志清穿着一件白的确良的汗衫,一条蓝色涤卡的制服裤子。衣服都是崭新的,只是肩头淋湿了,裤腿也着了雨,变了颜色换了个样儿,好似打着大补丁。他的脚上穿的是六十年代式的塑料凉鞋,尖头和后跟上都沾着黄泥巴。他那刚刚理过的头发全贴在脑瓜皮上,滴答着水珠儿——整个看去,完全是一副落花流水的样儿。
綦桂云心里暗暗抱怨:你怎么不买一件天蓝色或是有花格子的汗衫呢?你为啥不买一条弹力呢的或是三合一的裤子呢?你为啥不买一双人造革、泡沫底儿的凉鞋呢?真是个“老杆儿”!就算这身土里土气的打扮吧,你要是早一点儿启程,象四位姐夫那样儿,赶在大雨的前边,也不至于搞得这么狼狈不堪呀。
这样一副架势,已经够让人倒胃口的了,谁知道还有新鲜的呀!难怪姐姐、姐夫和小外甥们都好似瞧“西洋景”那么瞪大奇特的眼睛观看呢!
当綦桂云的视线,从晋志清的身上,移到晋志清身后,发现他手里牵着一头又瘦又小、湿淋淋的灰毛驴的时候,心里立刻涌上一股子特别别扭的情绪。
老妈妈热情地奔上前来,拉晋志清快进屋,同时转身吩咐老闺女:“还楞着干啥,还不快把牲口接过去,拴到棚子里去!”
綦桂云觉得妈妈给了她一个消除尴尬局面的机会,就顺从地跑到晋志清身后,把缰绳扯到自己手里,赶紧往小棚子里拉那头蔫头耷脑的小毛驴。
站在屋檐下的三姐喊了一声:“你往哪儿牵它,你看棚子里有空地方吗?”
立在门坎儿里边的四姐也帮一句:“有地方也不能放个毛驴,把自行车给踢坏了可咋办?”
綦桂云本来不想听她们的,及至把小毛驴牵到棚子跟前,往里扫一眼,也有些为难了:小小的地方,原来堆着柴草,放着各种破烂家什,占去一半儿;四辆自行车,又占去一半儿;挪个空儿,硬把毛驴牵进去自然可以办到,那么溜光锃亮的贵重而又难买的自行车,倘若给碰坏了,是够可惜的。于是,她又牵着毛驴往回返,想把毛驴拴到靠东墙根的柿子树上。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