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一块待琢的璞玉》读默然小说《自由神》有感(2)

(2020-11-30 08:31:47)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默然

自由神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一块待琢的璞玉

读默然小说《自由神》有感

2

 

    以后,我把《自由神》带到故乡农村,再读一遍。同时请农村一些爱看书的人看。他们夸赞说:“有味儿,象农村的事儿。”再以后,我把《自由神》带到远离首都的胶东半岛,又一次阅读它。一读再读,不仅没有丝毫厌倦的感觉,反倒越来越有兴趣。因为我渐渐深入地体味到作者的苦心和作品的优点,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它的价值。比如这作品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不论是落墨较多的主人公王唱,还是只有白描式的略略几笔的哥哥和妈妈,都用字准确,分寸适度,切实动人:尽管刻划得不深,但是稳;不会被读者怀疑其假而使人物变得摇动和虚幻。这许是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都肯定这小说真实的原因所在。我以前批评小说布局不讲究,其根据之一,就是指王唱应该爱而又真正爱的同窗、拖拉机手宋金瑞出场太迟,出现得太突然;作者没有利用他的存在,来把王唱的形象塑造得更丰满,把故事编排得前后呼应、更加紧凑,把作品的主题思想揭示得更深刻。对于这些批评意见,至今我也认为不错,作者改了几遍,也没有根本性的起色。然而,一读再读之后,我又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宋金瑞的出场“迟”和出现的“突然”,是否发挥了“迭宕起伏”的艺术魅力?是否起到把作品的情节发展引延得复杂曲折、把作品的认识价值提高得比较重要和深远的作用呢?我给自己的回答是肯定的。这跟以前的意见并不矛盾:为了使作品取得应有的艺术效果,艺术表现手段可以,而且必须灵活多样。

    七易其稿的《自由神》,在对素材的提炼,对故事的,对人物的塑造,仍然欠火候,仍然是不成熟的。这属于一个年轻作者起步时所难免的不足之处,不应该求全责备。作者尽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则证明作品反映了她的写作实际水平。我看可以发表了。这决非降低标准。年轻的作者,能够敏锐地从农村男女青年的普通生活中,发现貌似“自由”,而实际上被一条精神枷锁束缚着“很不自由”的真谛;写出他们开始觉醒,既是淡淡的,又是强烈的追求;尤其揭示出,旧的传统思想习惯和农村经济落后与贫困这两条是根源所在,呼唤人们,特别是青年男女奋起改革,等等,使作品具备了一定的认识价值,能起到教育作用。这是难能可贵的。

    默然在表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的时候,不是在那里装腔作势的惊呼哀叹;不是板着面孔一本正经地说教;也不是把这些东西硬套进“国外进口”的洋框子里,拧绞个弯曲离奇的模样,来骗人和唬人。默然遵照生活的原貌和艺术的规律写她的《自由神》,改她的《自由神》。她不慌不忙,通过生活细节和人物行动的描写,把她要表现的现实,要表达的主题,要说的话,自然地、含蓄地、真切地从笔尖下流露出来。这作品尽管不十全十美,却是活生生的,是艺术性的。这就更为可贵。

    总之,我象错怪了一个人那样,没有在一接触《自由神》时就把它看准,就对它一分为二,就能够肯定它的主导方面,而主动地努力救活它。这里边有我美学观点方面的习惯性的偏见作怪,也有不够认真对待的成分——只瞄一眼,就把一块有待雕刻琢磨的璞玉当成了石头!年轻的作者执着的认真态度,促使我认真起来;其结果不仅使我认识了应该肯定的作品和可爱的作者,也收到思想和作风方面的教益——这该算是互相帮助了吧!

    最后再累赘一句:我认为《自由神》是一块璞玉,作者也是一块璞玉;对作品,要靠年轻的作者去琢去磨,那么,对作者本身呢?能够伸手的同志都帮助她吧!她肯定会成器的!

 

                            1983811日晨草于山东省栖霞

 

发表在《丑小鸭》1985年第2期。收入《答初学写小说的青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