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一本“计划生育”故事集读后感》

(2020-11-02 09:05:44)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计划生育

张玉泉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一本“计划生育故事集读后感

一位搞“计划生育”的同志写了一本反映“计划生育”生活的故事集。全书五十八篇,篇篇都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之上,经过稍许艺术加工写成的,绝不同于那些编造和杜撰的文章。作者张玉泉同志是北京市房山区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并非如我这等靠耍笔杆子吃饭的专职作家。

我和张玉泉相识在“特殊时代”。那时候,作家协会被彻底砸烂,我像一件无用的废物,被抛到我们猿人祖先的故居——周口店龙骨山下一个村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灰心丧气的我,与文学的因缘被拆散,甚至“搞创作”这个词儿也是被禁忌的。在县级机关当干事的张玉泉下乡到村里来,偏偏因文学而跟我亲近,初次见面就大谈创作。于是,他,还有一位公社武装部的年轻部长,就被我当成了知音。日月如梭,不觉中逝去了十八载,已经变为小老头的我们两个,竟然在深山峡谷的十渡乡不期而遇。这次轮到我主动跟他“大谈创作”。我说:“你很爱好文学,如今新时期,可以付诸行动了。”一年以后,当农家的收获进入尾声,正采摘大柿子的霜降季节,张玉泉抓个星期日的空闲,赶到京城来看我。他把抄写、粘贴得整整齐齐的四大册稿件,摊摆在我的面前,笑呵呵地说:“由于你的鼓励,我用业余时间,把工作中遇到一些人和事写成故事。有的发表了,有的没发表,这回又统统整理一遍,打算交出版社出版。请你鉴定一下,如果合格,抽空给写个序。”

他匆匆离去,我打开稿本,想翻一翻,等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完毕,再仔细地通读一遍。不料,这一翻,就被吸引住,一篇一篇地读下去,以致不能放下。

我为张玉泉高兴,这些小故事写得很不错,很有味道,很可一读。它们篇篇都文字简练,调子明快,通俗易懂,属于地地道道民族化、大众化的作品;跟那些冗长的、晦涩的、故弄玄虚的、装腔作势的、不土不洋的所谓高雅的文学作品,形成了鲜明对照,看了使人耳目一新。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篇篇都写得真实可信:说的真话,讲的实情,能使读者获得有意义的启发和教育。

“计划生育”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要在几亿人,其中不少是愚昧落后、狭隘自私的农民中间来实施,这怎能是轻而易举、一帆风顺的事情呢?张玉泉写这些故事的时候,不回避矛盾,不粉饰现实,而是从他对革命的责任心出发,以他对人物、事件的深切感受和透彻认识,大胆地摆出我们执行这一基本国策所遇到的一些阻力和困难,给予无情地暴露和鞭笞。如《二胎》、《他导演了一出丑剧》、《处理崴泥的事》等等,对社会上那些假、丑、恶的东西,可以说揭发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看到这些阴暗面,并没使我们沮丧,恰恰明亮了我们的眼睛,清醒了我们的头脑,正视了困难,也认识到我们的任重道远。与此同时,从这些小故事里,还表现出张玉泉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歌颂基调。通过《雨夜归来》、《太阳在心底燃烧》、《吴嫂》、《她是个了不起的女性》等等,我们看到众多为落实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而热心地、忘我地工作奋斗的群众和基层干部。在作者喜悦、敬佩的讴歌声中,我们增强了必胜信心。这样的效果,正是张玉泉这本故事集的成功之处。

张玉泉的成功,在于他既热爱文学写作,也爱他的本职业务——计划生育工作。他没让两个似乎不相干的爱好对立起来,而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入钻研本职工作,经常发现问题,同时获得了创作素材;把写作当作宣传、教育、影响群众和推动工作的一种手段,结果也取得创作的成功——仅仅一年时间,就写了五十八篇!置身于其他行业的爱好文学的同志们,也会从张玉泉的成功中得到一些启迪吧?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这方面的生活很需要用文学形式来反映。实际上,我们见到的这类作品少得可怜。以少者为贵,张玉泉的这本故事集肯定会受到欢迎。它既可成为我们搞计划生育工作者们的参考读物,也可当作向群众宣传的材料,还会引起一些同志执笔的兴趣,写出更多反映计划生育工作和生活的好作品来。

 

                                      一九八七年九月七日

 

发表在《新闻与写作》1989年第4期。收入《泥土巢写作散论》。编入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7月《太阳在心底燃烧》(改题《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