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写农村真情事》——《相亲》读后感

(2020-09-23 07:51:02)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农村

相亲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写农村真情事

——《相亲》读后感


年轻的作者张秀芬,去年就在首届“当代农民”小说征文的发奖会上亮过相,今年又以她的新作《相亲》再次中魁。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格外注目。

读着这篇小说,使我联想到根雕和布片贴画。它们有着相似的艺术魅力。《相亲》只有两千字。短短的篇幅里有人物,有情节,有强烈的气氛变化和思想起伏;明快、流畅、清新的调子,让人一口气读完,如同挥汗如雨的三伏天喝下一杯冰镇汽水那么痛快!这小说证明张秀芬有一定的艺术实力,也显示了她在不断进步;可以说,是她自我超越的一种求索和收获。

《相亲》的选材,应该说相当一般。一位父亲陪同女儿到“对象”家做实地“考察”,以便决定这桩婚事是“许下”,还是“告吹”。这样平常的乡俗小事,有点农村生活知识的作者都能发现,都能捕捉到,都能写出来。事实上,这类题材的作品并不鲜见,三十多年前我的“处女作”《喜鹊登枝》,写的就是这样的农村小景。张秀芬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她以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新视角,把大家都熟悉的、写“滥”了的“旧”题材,写成一篇“全新”的、“超水平”的艺术品。

在小说题名的后边,作者特意加了个“献给刚刚走向商品经济的父老乡亲们”的“题记”。它是读这篇作品的入门向导。把“相亲”跟“商品经济”这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扯到一起,竟然使它从“一般化题材”跃上了“高档次”。

我猜想,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看到过被台风吓得不敢让女儿嫁给渔民这类的“真人真事”。她却不就事想事,不就事论事,更不就事写事;而是跳出来,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索了整个农村的现状,把看到的人与事,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下,从文化哲学意识上挖掘内涵、把握主题;经过巧妙构思,使之成为一篇“喻世小说”,诱导读者做出深层的开阔的思考。这点是小说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称赞它的依据。

中国农村的希望在于真正的改革,实现真正的改革,要靠改革大潮唤起农民的向往和勇气。

《相亲》告诉我们,“父老乡亲”们对改革的向往是强烈的。小菊欣然地爱上渔民柱子——改革取得优胜者,要把“向往”变成实践。小菊爹“望着盘里那蒲扇大小的扁扁鱼,望着那石榴红的大螃蟹”,还有“鸡蛋饼”和“房子”这些改革的成果,不禁地哀叹“唉,唉,和人家比,我这一辈子过的算日子么”。而且直言不讳地表白:女儿嫁给渔民“是进了天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火,也真的燃烧起来。即使如此,那沉重的积习、旧观念的包袱仍然压抑着他,又想吃,又怕烫,使“他内心又有一种不安定感”,而“不由得绷着一根弦”。等到他亲临改革大潮的岸边看一眼,就“感到整个天地都在令人眩晕地晃荡着”,“起始的那种不安定感,终于转化成对周围的陌生和恐惧”,“他后悔了”,毫无投入改革的勇气可谈;认为“抱个火罐子,蹲在自家冬日的阳光下是多么地安定,多么地美好”;最后,他抓住女儿的胳膊,断然决定大撤退:“回家,回去……”这一切,都活生生地表现出中国农民的一种典型的心态。

小菊的未来婆母刘嫂,以及渔村一些老小,比起小菊和小菊爹,在改革的道路上不仅是先行一步的人,而且得到实效、尝到甜头。奇妙的是,他们同样表现出缺乏经受困难考验的经验和勇气。顺利的日子里,总是“笑吟吟”的,一遇风吹草动,便表现出难以承受的惊慌和痛苦。台风的警报钟声一响,“刘嫂的脸一下子变得蜡黄蜡黄的,跌跌撞撞地跑出门去”。涌到海边上的渔村人,一听“二十条船都没回来”就响起一片“哭嚎声”。这又是一种典型的脆弱的心态。

以上这两种农民的心态,构成了当今农村现实的重要方面。小说《相亲》的作者,把它捕捉到手,艺术再现,借以严正地晓喻和告诫我们:经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切莫盲目乐观,必须深入和完善,否则就有吓“回去”的危险。

但是,请放心,既有“向往”又有“勇气”的人,在广大的农村并不罕见稀缺。二十条船上的渔民和柱子、柱子爹自不必说都是弄潮儿,就连在海滩上慌乱的人群中恶狠狠吼叫“不许哭”的那人也是个有勇气者。小菊同样得算一个——她毕竟在她爹耳畔炸雷似地喊出一个“不”字,并“发疯一样地盯着大海”,而没有转身“回家”。

读罢《相亲》,我的心潮起伏,联想多端,而且记起一句名言: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真正的改革实践是最好的教材;有社会责任感的真诚的作家们,多创作一些“写农村真情事,说农民心里话”的好小说,也能够,而且应该起到唤起农民向往和勇气的作用。只要不钻到“钱眼子”里去,不满足一般化的平庸的作品,我们还是大有可为的!

 

                 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二日泥土巢

 

发表在《中国农村经营报》1988118日。收入《泥土巢写作散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