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
《老树新花》
(3)
妇女们倒了筐子,一个个跟王文德打过招呼,就都去打水洗脸。安妈妈擦着汗,亲热地跟老伴唠开了:“来多大会儿了?参观我们的猪场没有?我正想捎信去,叫你来看看。刚插手办,缺点错处是少不了的,你快给我们提些意见吧。”她不容老伴开口,又没完没了地介绍起队里的生产情况,小孙子没闹,儿子、媳妇工作的都满好……直到姑娘玉梅一再催叫吃饭,她才不得不停止。
吃完午饭,安妈妈向饲养员们发了话:“都躺炕上歇一歇,这半天累的够戗啊。下午还有好多工作,收拾墙,喂晚食。”大伙陆续散去,她又对老伴说:“你也歇一会儿,我还有点事儿,去去就回来。”她说罢,就从门后边找了一条扁担,一团绳子,扛着走出养猪场。
好久好久,安妈妈挑了一担干干的酸枣棵回来了,对老伴说:“早起我们一上山,碰到一只狼,那家伙真凶。它要是黑夜闯到养猪场里来,那可不得了。墙头上压上酸枣棵就保险了。来,帮我和泥,把它压上。
老夫妻俩正打水和泥,妇女们都上工来了。大伙儿抢着干,到日头平西,把四围的墙头都压满了酸枣棵。
王文德要赶回大队部去。
安妈妈试探地留他:“要能住下,你就明早走。”
王文德说:“晚上还有会哪。不回去不行。”
安妈妈拦住他,恳求地说:“要走,你也不能这样走,得给我们提提意见呀。”
王文德两眼深情地望着老伴说:“我也没有好多意见。你们的干劲挺高,有这股干劲,什么困难也得让位,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安妈妈截断老伴的话:“多提点缺点错处嘛。”
其实完全用不着安妈妈催促,王文德有个重要意见要讲的。他正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讲出来才合适。他沉思片刻,开口说:“我来这么一会儿,了解的具体情况还不多,不好提意见。实实在在,你们大伙儿对工作热情满高,干劲很足,这都是最可贵的,想把工作搞好,没这不行;可是话说回来,不论什么事情,你要搞它,光靠猛干不行,还得动脑筋想办法。眼下养猪的路子是多、快、好、省。怎么才能做到多快好省呢?这就需要从过去的老经验里跳出来,大胆地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妇女们围着这位老队长,津津有味地听着他讲下去。安妈妈听的更是入神。她的眼珠盯着老伴的脸,连动也不动;老伴的话,一句一字落在她的心里头,都显得那么有分量。
王文德结束谈话,做出要走的姿势,安妈妈兴奋地说:“你的意见好极啦,提醒了我。对,没有新技术,哪能多快好省发展养猪事业呢。对,你再多提点儿。”
王文德含笑地看看老伴:“就这些。这可都是我个人的意见,你们考虑。”
安妈妈说:“你的话太好了,放宽心,你就往后看吧。”
四
王文德访问养猪场走后,安妈妈的工作更加油了。她开始向“技术”进攻。她学着许多党员的样子,虚心诚恳,勤学好问,到处投师、取经,把附近第一流养猪场都跑过来了。下放到公社的大学生、被人称为“畜牧专家”的老邵,更是她缠着不放的对象。只要学来一点一滴的新办法,她都要认真地试验、研究,用到自己的工作上边。一来二去,养猪场的情形果然是大有变化;而安妈妈,老经验结合了新技术,大长本领,很快就成了一个有名儿的养猪能手。
不久,公社召开养猪场长会议,要各养猪场为城市乡村的春节准备充分肉食,提出快速长肉的要求。好几个年轻的场长向安妈妈递上了挑战书,安妈妈不肯落后,当场就举手应战。回来之后,她就按照老伴指点的那样,开动了脑筋,心和手一起忙起来了。改良饲养方法,改进饲料……每天,从早到晚,她围着那二、三十只克郎猪转,恨不得一口气就把它们吹成肥壮的大猪,快交给国家。深夜,她躺在炕上,翻来覆去,半宿半宿的不能入睡,恨不得让脑子给她掏出一副仙丹妙药来。后来,她又按照那位“畜牧专家”的意见,把猪圈编成号,把每一只猪也编成号,给它们立个“记录表”。每天把每一头猪都称一次,作记录,然后分析、比较一次,从里边摸办法。这样搞了十几天,安妈妈忽然发现一个问题:一号猪圈的那三头猪,比任何一个猪圈的猪都长得快。旁的猪,一天长肉七两、八两,那三个猪总是起码一斤,后来达到一斤四、五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她想,这里边一定有妙处。这以后,她就把这三只猪盯上了,一天到晚站在它们跟前打主意。它们跟别的猪秧是一样的,饲料成分也相同,吃量并不大。不论她怎么分析、捉摸,找不出一点儿不相同的地方。这使安妈妈很伤脑筋,就急忙找到老邵请教。老邵陪她观察几天,也是摇头找不到门路。后来,细心、认真的安妈妈又发现一个新情况,每天这三头猪总是比别的猪卧圈早,睡觉也多。她想,这里边一定有题目。她就象获得了珠宝,一口气跑到公社找老邵。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