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先看、多看点中国的》

(2020-08-23 09:01:22)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小学生

少年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先看、多看点中国的

    少年朋友从学习语文、练习作文,到喜欢文学写作,这是自然的,是个好现象。

    学写作,从打起步,就要开始做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是思想,要学习革命理论,建立先进的世界观;二是生活,要接触社会,要了解人;三是文学修养。

    在这篇短文里,我向爱好文学写作的少年,在文学修养方面提一个建议。

    凡爱好作文、喜欢写作的人,都看文学书:看小说,看散文,看诗歌等等。好多少年朋友看书都看得入迷。这是对的。因为看文学书,是进行文学修养的重要手段。不光要看书,还要看戏、看电影、看电视节目,看艺术品展览。这样可以多方面吸收艺术营养。

    但是,有的小朋友在“看什么”这个问题上面,很有些偏差:他们只看外国的,不看中国的;不论书、电影和电视片,外国的就崇拜,中国的就排斥。这属于毛病。这种毛病很可怕。如果不清醒地认识它、努力地纠正它,久而久之,就会使自己形成“艺术的先天营养不良症”,对以后的成长、发展危害极大!

    少年朋友在学写作的起步之初,一定要先看点中国的,多看点中国的。为什么非得这样呢?因为你是中国人;你要写中国发生的事;写出作品以后,要给中国人看。所以,你首先应该立足在中国的文学大地上,继承、发扬中国的文学艺术的优良传统。如果你不了解中国的文学艺术,连看都不想看,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盲”,那么,“继承”从何谈起?“发扬”又从何谈起呢?假若任凭新一代都变得如此蒙昧无知,中国的文学艺术岂不因后继无人,而渐渐地衰败下去?

    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古典名著,是先人创作的,经过了千百年考验,发挥了千百年作用,一直不减其光芒,可学的东西丰富之极。现代和当代的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是现代和当代作家吸取了先辈的经验所创作的成果,里边既体现着认识新生活素材的功夫,也包含着把生活素材制造成好作品的技巧。我们少年朋友应该了解他们的作品,把他们的艺术成就接收过来,接着做下去。

    中国的文学作品,又是一部连一部用艺术手法纪录下来的中华民族的历史画面。看它们,能使我们获得历史课本上所不能获得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今天的社会生活是过去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延续;了解过去,能帮助我们认识今天。例如,你如果不从《白毛女》和鲁迅先生的小说里获知旧中国的黑暗,又怎能深刻地理解新中国的光明呢?

    古典的、现代的和当代的优秀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开,能够流传下来,是由于它们受到读者的喜爱;从前的人爱看,后来的人也爱看。那么,它们是怎么征服读者而获得生命力的呢?这里边的学问很多很多,我们要一边看一边揣摸、体味,找到妙处,学到手里,促使自己进步,写好自己的文章。例如从《水浒传》这部书,我们能看出它的语言、人物、结构、调子,等等,都是中国气魄、中国味儿的,所以中国人爱读,代代中国人都爱读,成了家喻户晓的传世之作。因为它是中国气魄、中国味儿的,它成了中国古典优秀文学的代表之一,传遍五大洲,成为世界名著、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如果相反,中国人写的作品,话不象中国话,人不象中国人,做的事不象中国事,想问题不符合中国人想问题的逻辑和标准——它“欧化”了,“洋化”了,那么,它就没有了中国气魄和中国味儿,就会脱离广大读者,就一定是短命的。在中国不受欢迎的作品,很难受到外国人的欢迎。电影《流浪者》之所以使中国人爱看,恰恰由于它首先吸引了印度的观众。《流浪者》纯粹是印度气魄、印度味儿的。我从影片中看到印度,了解印度,而不是看“四不象”,不是为着闹个胡里胡涂。

中国的文学艺术,包括书本的和口头的,是中国新一代立志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生存土壤。外来的文学艺术品再好,那也只能当做我们的肥料。先看、多看中国的,把中国的文学艺术吃透、学好,打实基础,才会具有对外来物的鉴别能力和吸取营养的本领。

 

                            198526日于北京

发表在《小学生优秀作文》1985年第6期;《中华少年》1987年第3期。收入《小说创作经验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