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我的“处女作”诞生经过》(1)

(2020-06-09 08:09:50)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处女作

丑小鸭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我的“处女作”诞生经过

1

     《丑小鸭》编辑部的同志,要我谈一谈自己的“处女作”。这倒是个很有趣的题目。

    练习着写了近三十年的小说,好好歹歹地出版了几百万字的书册,不仅被人们称为“作家”了,近几年还在这称呼前边加上个“老”字。的的确确,在文学这崎岖而又迷人的道路上走得不算太短促了,已经从一个农村少年,走成一个两鬓花白的小老头儿了。但万事有个开始,而短篇小说《喜鹊登枝》,一直被我当作发表的第一篇“正式”小说,把它视为“处女作”,当是不错的。去年,我回答《新港》编辑部“我在发表第一篇作品之前”的命题时,曾写了名为《成功的秘诀是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那是“广而论之”的。这一次专门谈“处女作”,想说得较为具体些,向青年朋友们介绍一下它的诞生经过,或许是不无益处的。

 

 

    我十七岁那年,也就是一九四九年的秋天,在蓟县大刀剪营村搞试点建团(青年团)的时候,开始一边参加农村的实际生活,一边补习文化知识,一边练笔写作。当时的文化水平很低,条件极差,但对学写作的兴致很高,劲头很足。白天劳动,晚上开会;半夜别人都熟熟地入睡之时,我才点上小油灯,趴在小炕桌上写。写小诗歌,小戏曲,写新闻通讯。大约写了一百多篇“废品”以后,在第二年十月间的某一期《河北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一千一百多字的小通讯。这是我平生头一次把稿子变成铅字。这是我为文学“处女作”的诞生正式做准备的开端。

    从此以后漫长的五年间,我和农民日夜地生活在一起;不停顿地坚持业余学校的文化补习;较为广泛地阅读文艺作品;进省团校学了近一年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利用“业余的业余”,有意识地侧重于短篇小说方面的练笔。大概又写了一百多篇“废品”,终于在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发表了《喜鹊登枝》。

    每一个青年习作者在发表成功之作以前,不可能没有过“废品”,或者称之为练笔之作。写了成功作品的作家,也难免再制造出“废品”来。但是,从生活探索,艺术磨练的角度看,以及从他总的成果看,又可以说没有一个作者和作家写过“废品”。

    “废品”是为成品诞生的开拓与铺垫,是成品的耕耘与肥料;不仅制造“废品”时所获得的经验教训,直接地作用后来的“成品”,而且,“废品”中那些被提炼过的生活细节,那些被推敲过的语言文字,都会在写“成品”的过程中被部分的,乃至于全部的吸收。这种“作用”和“吸收”,对作者来说,有时候是自觉的,有时候是不自觉的。

    画家随时随地写生、画素描,有的随写随画随丢,从不认为在搞“废品”。那是为达到成功垒砌阶梯。

    戏曲演员讲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不分炎夏寒冬,总要起大早“蹓”嗓子,从不觉着“白费劲儿”。那是为登台的精彩表演做最实在的准备。

    搞文学的人,应当学习他们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不可一动笔就想到变成铅字;不能把没变成铅字的文稿,就视为“废品”,就为之沮丧。

    我常常庆幸地回想:在我文学创作的“幼年”时期,不写那一百多篇诗歌、通讯报道的“废品”,不写那一百多篇小说、散文的“废品”,就不会有《喜鹊登枝》的诞生,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几百万字的作品!

    因为这点体会,我常劝一些比较虚心的文学青年:在你铺上稿纸要写作的时候,不要想到发表,不要考虑成败,不要揣测编辑的好恶希求;别紧张、别端架势,要松驰一点,自在一点,自由一点;甚至为了锤炼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不妨有意识地写一些“废品”!

 

 

    在写那一百多篇小诗歌,新闻通讯等“废品”之际,除了急切地想成功,偶尔为失败发躁之外,我并没有多大的苦恼。因为那会儿年纪轻,多靠兴趣执笔,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也不是写每一篇东西都花功夫的;碰见觉着有意思的事情,灵机一动就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时候连草稿都不拟,信笔而至,少有推敲;有时候,写完了稿子,匆匆看一遍,就急忙寄出,根本谈不上反复修改。

    人的最可珍惜的东西是心血。那个时候的我不知作品是自己的心血,有的没花多少心血,也就无所谓珍惜。

    后来写那一百多篇小说、散文“废品”的时候,情景则大不相同了。一九五二年因出差路过北京,因受训到过省城,而认识了像《中国青年报》唐飞虎、《中国妇女》杨滋和河北文联田歌等一些编辑同志,得到一些写作常识方面的指导。同时,学习了巴人先生的《文学初步》、苏联的《文学原理》,较为系统地读了一些中国古代,现代和当代的文学名著,对文学知晓些门道,体味些艰辛,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崇高和从事这一事业应具备的严肃性,对每文每字都须苦费心思、不惜工夫。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作品,确实花了心血,倍加珍惜。而己经花了心血的作品成了“废品”被宣告失败,能不动心,能不苦恼?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