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文学兴趣、才能及其它》——跟文学青年聊天之四(2)

(2020-05-29 09:01:13)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兴趣

才能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文学兴趣、才能及其它

——跟文学青年聊天之四

2

 

 

    二十多年前,天津的作家王昌定同志,曾用吴雁的笔名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创作需要才能》。结果受到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批判和围攻。不少作家、评论家、文学界的领导者们“义愤填膺”地参加了笔伐。其中有颇有才能、靠其才能成了“伟大”作家的人,也有睁着眼睛说瞎话,硬是说:创作不需要才能!

    结果呢?群众被弄得莫名其妙;王昌定给压了下去,好多年在文坛上不见其踪影。

    创作何尝不要才能?没有才能怎么搞创作呢?这个连小孩都知晓的道理,我们实在没必要在这儿饶舌。

    但是,我们千万别被“才能”这个神圣字眼给吓住。我敢断言:凡是对文学创作感兴趣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才能。由于真正的“兴趣”是对文学创作的“爱好情绪”,如果在他的头脑里没有文学细胞这个内因起作用,外界的文学现象再“美丽动人”,也不可能诱发他的“情绪”。男女间“谈情说爱”,其前提是男的女的双方都有对异性要求的欲望,一方属于生理缺陷者,不可能有情可谈有爱可说。

    情有多种,除爱情还有儿女情、友情、乡情等等,兴趣也因人而异。没有文学才能的,并不都是笨蛋、白痴。在别的方面,在别的学科领域,他可能是个具有大才的人,可成为巨人。鲁迅先生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而没成为伟大医学家,不会仅仅因为爱国、救国的志气需要使然,在极大程度上,是他具备文学才能促成和造成的。要承认才能,承认才能的差别,这个差别包括高低的迥异和方面的不同。

    文学“才能”,决定一个有文学志向的人能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功和成功的高度。但是,才能,包括文学才能,也是可以培养的。

    前边谈了,对文学有兴趣,就是具有一定文学才能的表现。但是这种程度的才能,只证明你有可能从事文学创作,靠它去进成功之门,还远远的不够。需要以这兴趣为动力之一,发挥主观能动力,利用客观条件,刻苦地、不断地、持之以恒地培养自己的才能。

    “才能”这神秘的东西,能够培养吗?我认为能够。

    如果说我是个有才能的人的话,那么,实践经验告诉我,我的“才能”是逐步增长起来的。

    小时候,我并不比一些聪明的孩子聪明多少。当然我也不笨,更不呆傻。

    我好想事儿,好动感情,好奇心强,因此特别爱听故事、爱看戏;故事和戏,常常引起我发笑、发怒、流眼泪。这说明我具备一定程度的接受文学艺术的“才能”。这样的才能,相信不少同志幼年时都具备。妈妈会讲许多故事。住在煤矿大杂院里与唱戏的人家为邻,他们的孩子常常把我带进戏园子里看戏。听故事和看戏,助长了我的文学才能。也就是说,民间的文学艺术,使我脑海里的文学土壤渐渐地肥沃和湿润起来。接续这种开垦和灌溉的是大量的读书,读文学的书。于是十七岁那年,在外界因素诱导下,我怀上当作家的理想,播下理想的种子。以后的漫长的八年时间,我用勤学苦练的耕耘,培育自己的文学才能。读了几千部(篇)文学作品,写作了几百篇文学“废品”,终于在一九五六年发表了第一篇标志我走入文学之门的小说作品。从短篇,到长篇,一段一个阶梯;每道阶梯的攀登,都付出全部力气;力气换回自己艺术才能的增长,作品的水平也渐渐提高。“这山望着那山高”,当我自以为可登临文学“山头”之时,回头一看,不满足了;抬头一瞧,更高的目标又在招呼我去攀登。最近刚刚编完三卷选集,作品都是“文革”后写的,却又对它们感到不满意。从自己的经历里体会到:作家的文学才能都是在不断提高的;防止盲目的自满,长期刻苦实践,文学才能可以渐渐地提高。

    不承认创作需要才能是唯心的,不承认文学才能可以培养同样是唯心主义。

    北运河畔的天穆村,可以出现游泳世家和游泳健将穆祥雄等人的游泳才能;反之,内蒙古大草原上可以出现英雄骑手,是地理环境培养了他们的善骑的才能。离开了一个人生活的客观条件,就无法全部、正确地找到他的才能的根基所在。这样的例子,也有力地说明才能是可以培养的。

    培养文学才能,主要的途径是读好两种书:一种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书;一种是再现了社会生活的形成铅字的书。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同时也寻找艺术技巧,表现生活的形式和语言。结合自己的创作,多读文学书,琢磨、探讨成功者们概括、提炼生活的规律性的经验,学习大手笔们表现生活素材和运用语言的技能,借以充实自己、培养自己的才能。把根子深深地扎在生活与艺术的两块土壤中去,根深才能叶茂。

    艺术技巧和生活素材一样,都要长期积累和发展;两者结合,互为转化,就是才能的提高的过程。

 

 

    不少的业余作者是从写新闻稿件,即消息通讯等等开始自己写业生涯的。从事一段新闻工作,生活积累丰富了,艺术兴味提高了,觉得写新闻报道受束缚,萌起用文学手法表现思想和素材的念头,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新闻不同于文学,但又有血缘关系。例如报告文学,就是介于新闻和文学之间的一个艺术品种——新闻的内容,文学的形式。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可以向文学写作上过渡;过渡得好的话,因新闻工作给他们积累下的社会生活,磨练出来的锐敏的观察生活触角,那么,他们会进步快速、奇峰突起,别树一帜。如文学界的老一辈杜鹏程、新秀张一弓等同志,当初都是搞新闻工作的;转向文学创作之后,都取得可观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张一弓写改革时期的作品,反映现实生活既快又好,他的作品有棱有角有气势,具有新闻的某些特点,跟别的作家截然不同。他的成就为正想往文学上过渡的写新闻报道出身的同志树立了榜样。

    当然,从新闻写作过渡到文学创作,需要花点大力气,要在认识感受生活和处理表现生活的思维路线和表达方法的等等方面,转个很大的弯子。转弯极难,一旦转过来,就会出手不凡、别有一个新天地。

    在形式上说,新闻有消息、通讯、特写、记录片等等;文学有诗歌、小说、戏剧、电影、剧本等等。新闻和文学的共同的东西很多,它们都是用文字反映社会生活,都写人、写事;都宣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信奉的政治主张,达到影响读者的目的;造成它们的原材料来源,都是人的社会生活。新闻和文学的不同处也很多,其中一个根本点,在于表现手段。

    新闻必须严格地写真人真事,给作者的回旋的余地只能在取舍、剪裁和角度的变化这样范围里。所以新闻的第一要素就是“真实”,被写的生活是“一”,就得写成“一”,决不准许写成“二”或其它数目。文学则不然,它必须运用艺术概括的典型化的手段,加工处理生活素材,使之成为文学作品。完全按照“真人真事”,甚至不做一点细节、语言加工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空前未见的。新闻稿件靠事实而成立,文学则以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为其躯体,文学回答人们的是情、是理、是美与丑、善与恶的谁胜谁负,是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是心灵的激荡和历程。而不象新闻那样,报道哪件具体事情的谁是谁非,或一个生产、工程或工作的过程,以及数目字。新闻所反映的是生活真实,文学所反映的是艺术真实:作家对社会中发生的事,观察感受之后,加以筛选,按照艺术的逻辑,把自己以为有用的事情加以综合加工,甚至把由此推理出来的、未曾发生的事情也给综合进去,使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升华为艺术真实的东西。

    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要构思,而不是编排。在构思过程中,跟写新闻稿件一样,要对素材进行一番认识、消化、提炼;两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作家进行构思的时候,必须伴随着想象和联想。想象和联想,是每一个作家的基本功夫,是他的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创作过程中,没有想象和联想,就没有艺术概括和艺术典型。想象和联想,是作家必备的能力,是艺术构思的重要特征。想象和联想,是一种能够超越时间、空间,能够浓缩世界,能够由此及彼、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理活动。

    新闻工作往文学创作方面过渡,认清新闻和文学的区别,从锻炼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联想力入手,应该说是一条安全的船。

 

                      1984710日在天津北一次演讲搞录

                       全文完

 

发表在    《山梅》1984年第6期;《新闻与写作》1988年第7期。收入《小说创作经验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