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
《行人》
(3)
正在他们两个争论不休的时候,又一辆大车走近了。车上的人大概是看到了灯火,听到有人说话,老远就停住。他们两个不再争执了,一齐奔过去。
这边,一个老人的洪亮的声音答了腔:“怎么回事,桥出了问题吗?”
他们两个走过来一看,偏巧是那个矮个子、伛偻腰、拉脚的瘦老头。
白秀云把桥上的问题和她的打算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小伙子抢过话头说:“老大伯,您看这个人犟不犟?本来她已经站了好久啦,家里又丢着孩子,我要替她站着,她偏偏不答应。”
老头子从小伙子手里接过灯,走到桥上照了照,转回来,把两个人重新打量一遍,说:“我看哪,你们两个都值得表扬,也都得批评——批评你们脑筋不太活动!”
两个年轻人一时解不开老人的话。老头子已经走回他的大车那边去,大声地喊着:“同志们,都下车吧。桥坏了,咱们一齐动手,出把力气,把桥修补好再走。”
两个年轻人听了这句话,心里才恍然大悟。白秀云上前说:“北边小屯有桥,绕得过去,明天我回社调人再修桥吧。”
老头子说:“我先问问你,你不用绕道就可以过去,你为什么不快走过去,反倒在这儿站着哇?难道我们就光顾自己走过去,不顾别人吗?嘻嘻,真是。”
这时候,车上的行人,都扑拉扑拉地跳下车。
“修吧!修吧!农活这么忙,不用惊动公社的人了。”
“修好再走,反正也晚不了多少时间。”
男的女的都围过来,这样争着说。
老头子一手提着马灯,站在桥头上,象个司令员发布战斗命令:“刚才我看过了,桥坍的并不大,就是一根桩子歪了点儿,几根枕木坠下去了。我们把桩子扶正,把枕木拉上来,搭结实,再铺上草、垫上土就行了。”他转身对那个穿红背心的小伙子说:“你负责带领男同志下水搭桥梁。”他又对白秀云说:“你负责带领妇女运土铺桥。缺家什不要紧,我车上有个粪铲,用它挖土,刚下过雨,土好挖。用牲口料簸箩装土,几个人一齐抬……”
两盏马灯,高高地吊在桥头的小树上。一场抢修桥梁的活动开始了,草桥头倏然间沸腾起来!
…………
果然,顶多不过两个小时,桥修好了,矮矮的草桥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些相互陌生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各样职业和不同年龄的人们,大声地说着,开怀地笑着,有的还得意地唱着,收拾东西,重整车套。
两辆大车,轻轻地从桥上轧过去,车轮在铺着新土的桥面上画出两道深深的轮印。
人们,亲切地互相告别着。
白秀云最后一个走过桥来。她一面凝视着远去的车辆,又留恋地转过头来,望了望草桥,这才舒了一口气,抹了抹满脸的汗水,大步流星地顺着沿河小路往家奔。
弯弯的月儿升起来了,照着那小小的草桥,照着那静静流荡的河水,照到那绵软飘动的柳丝。这儿,平静得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一九五九年六月十一日北京
全文完
发表在《安徽文学》1959年11月号,原题《路上》。收入《珍珠》(改题《行人》)、《浩然短篇小说选》(改题《行人》)、《浩然文集》(一)(改题《行人》)、《浩然》(改题《行人》)、《浩然全集》第15卷(改题《行人》)。编入安徽人民出版社1960年9月《1959年安徽短篇小说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