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四十四)赵秀忠(1)

(2019-09-29 10:08:14)
标签:

浩然

赵秀忠

梁秋川

朋友们

文化

分类: 资料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四十四)

 赵秀忠

 (1)

 赵秀忠是河北平山人,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父亲与赵秀忠通信不多,见面更少,两个人相差了20多岁,但感情却极深,是典型的忘年交。

1978年年初,南方一家刊物首先发表了一篇“批判”父亲及其作品的文章,自此开始,一些地方报刊紧随其后,陆续转载、发表了几十篇类似的文章。父亲经过一段痛苦的反思下定决心“重新认识历史,重新认识生活,重新认识文学,重新认识自己”,埋下头去继续进行创作,很快就完成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男婚女嫁》。

父亲的作品都包含着一股积极向上、纯净明朗的时代气息,这种强烈的时代气息曾激励、感动、影响了无数读者,赵秀忠就是这些读者中的一个。在中学时代,赵秀忠曾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艳阳天》等父亲所撰写的那些小说美妙境界之中,并产生了对父亲的敬仰之情。那他怎么不会想到,自己后来的生活会与父亲紧密相连,能父亲相识并建立深厚真挚的友情

1981上半年,河北师范中文系三年级的大学生赵秀忠,在《长城》杂志上看到父亲的新作《男婚女嫁》如饥似渴地读过之后,感受良多于是用了一个月的课余时间写了篇一万余字的评论,作为文学评论选修课的作业交给了指导教师著名评论家冯健男教授以治学严谨著称的冯健男教授看完此文后大加赞赏,这让赵秀忠颇感意外,兴奋之一份寄给父亲当时,还是学生的赵秀忠别说将文章发表,甚至就连能否收到父亲的回音也没有抱任何希望只是想将这篇“作业”寄去以表示对父亲敬慕、喜爱之情。

这一年的5月10日,父亲来到沈阳,躲在一家企业的招待所里写作。7月2日,离家近两个月的父亲回到北京探亲,从一大堆的来信来稿中看到了赵秀忠的这篇文章,7日离京时将它随身带回到沈阳。由于父亲在京时忙忙碌碌,处理各种急需办理的杂事,在短短是几天里,根本没有时间写信,等回到沈阳的第二天,才得暇给赵秀忠写了回信。父亲在信中写道:

 

……

感谢你的关心和鼓励。文中虽有过誉之处,但我既看见你的真诚,亦发现你的高见;阅读的过程中,常使我有如遇知音的感觉。所以希望今后能经常听到你的批评,尤其希望你把评论工作攻下去。你会在这方面有成就的;而今我们又多么缺少这方面有志有才的人!

稿子先放我处,拟给一位朋友看看。等得你回信后,再把他的意见转告。

……

 

浩然按照信上说的,拜托自己的好友、军旅作家胡世宗对稿件进行了修改。对于赵秀忠的这篇“处女作”,父亲认为:“作者有一定的见地,大多意见中肯,又有相当的表达能力——我们国家太缺少评论家,应给予扶植。”于是将修改好的文章推荐给另一位好友、作家王栋,拟在《百柳》杂志上刊用。父亲在七月底之前将这一切做好,并没有马上给赵秀忠“报喜”,而是等到十月份,《百柳》的事情已经板上钉钉,才再次写信给赵秀忠。父亲的这封信,看似仅是简述一下经过,提了几个小希望,但某些读者一定能从中体会到很多没有明确说出来的深意,故而将全信转述如下:

 

秀忠同志:

    我把你的论文带到大连黄海的长山岛上,交给正在那里体验生活的诗人胡世宗同志。他看后,我们又共同磋商两次。他热心助人,几乎发誓要借机会把你这新人扶一把:大伏天,他伏在案头,一字一句地把稿子推敲了好几遍。他又是那么尊重你,动笔时尽力保持你的东西:除删几段、复述小说情节的地方进行了调整(你复述情节的功夫不到家),其他只是个别文字的修理。

    这稿子当即交给了昭乌达盟《百柳》的主编、盟文联主席王栋同志。昨晚王来长途电话,《百柳》的五期,刊出了你的处女作。我为你高兴,马上写此信通知你。不久你会在《光明日报》上看到目录广告,刊物亦会很快到你手上。我将通知编辑部,多给你寄几册。

    希望此文发表,是你评论家生涯的一个“序曲”,埋头读书,埋头写作,埋头治学,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持之以恒,直至生命的终了。人民实在缺少自己的评论家,愿你能够成为合格的一个;永远不要学当今一些评论者的那种政客气和商贩气!这几句话,自信能代表世宗和王栋两位同志。

    成名成家很难,成为一个正直的名家,其路则更苦更难,甚至终生受冷遇、熬穷困、浸泡在郁闷和烦恼之中。这样的名家,比显赫在文学宝座上的权贵们,要高尚千万倍。我盼你在起步时就认清这一点,而且乐于此道。这样才算不辜负世宗和王栋两位的一片心意。

节前我从东北回到北京,明日去通县,看看农民朋友,然后躲到一个僻静处写点东西。收到信后,给我个回话,寄到北京市通县二中梁春水处(她是我女儿,在二中教语文)。

    胡世宗同志是诗集《鸟儿们的歌》作者,现在沈阳军区政治部文艺科工作。等看到刊物之后,可给他和王栋同志(他是长篇小说《草原明珠》的作者)写封信,谈谈感想,取得联系。

    顺颂

学安!

                                       浩然

                                     十月八日

 

赵秀忠收到父亲这封来信,心情是异常激动的,他暗地决心,决不辜负父亲的期望,要为祖国的文学评论事业奋斗不息!根据这封信的提示,赵秀忠在学校图书馆里找到那个目录广告,也从此养成了看《光明日报》目录广告的习惯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