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三十八)胡世宗(2)
(2019-06-19 10:14:35)
标签:
浩然胡世宗梁秋川朋友们 |
分类: 资料 |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三十八)
(2)
1979年的夏季,父亲应邀到东北的吉林参观访问,行前给胡世宗写了一封信,说了自己近期将要开始的行踪。胡世宗接到信后立即给父亲打来长途电话,请他在沈阳停留几日。
父亲到达沈阳的时候,胡世宗已早早地等候在火车站。胡世宗为父亲安排好住处后,就请来一些朋友在家里为父亲接风畅谈。胡世宗陪伴父亲参观了沈阳故宫和周总理读过书的沈阳六中等地,还观看了吉剧和电影。在胡世宗的陪伴下,父亲在沈阳度过了紧张而又愉快的两天。
父亲与胡世宗接触时间最集中、也最长的时期,是1981年5月至8月的这段时间。1981年的5月11日,父亲再次应邀来到沈阳,住在黎明机械厂招待所进行写作。在这期间,不是胡世宗到招待所看望父亲,就是父亲到胡家做客;父亲有了新的创作构想,总要先讲述给胡世宗,写出新的作品,先请胡世宗阅读后提些意见,有的时候对作品的题目拿不准主意,也要征询一下胡世宗的看法。特别是7月到黄海大长山岛参加笔会的近半个月时间,两个人更是朝夕相处,无话不谈。在笔会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父亲一想起就心惊肉跳的事情。
7月25日中午,参加笔会的作家们照例到海里游泳,胡世宗和吴文泮、许维刚二人向深海处游去。游出很远后,胡世宗突然因感觉这里是深海而惊悸他那时还不会在水中换气儿,游多远回来头发都是干的,他往回拐弯时,因手臂用力过猛,人一下子沉了下去。幸亏有周围的人奋力相救,才化险为夷。当时,站在浅水区的父亲看着这惊险的一幕,脸色都变了,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望着已经脱险的胡世宗,父亲想起了午饭前他曾告诉自己整理出了八首短诗,下水前一定要跟自己一块儿照个合影……这岂不都成了永别的预兆?与胡世宗一起回到住处的父亲越想越后怕,不仅午觉没有睡成,整个下午也无心进行任何创作。胡世宗大难不死,当天晚餐,父亲拿出一瓶从北京带来顺义的酒和半瓶凤城老窖,与邓友梅、彭荆风、单超等多名作家为胡世宗置酒压惊;晚餐后,父亲又张罗与金河、祝乃杰、修玉祥、张长弓等人陪胡世宗来到海边,再一次下海。胡世宗心有余悸,父亲和大家说,这件事,一定要顶回去!父亲和几位作家陪胡世宗在出事当天再一次下水游了一会儿,从而打消了胡世宗对在海水里游泳的恐惧。
1982年3月25日,是父亲50周岁的生日。为了给这个日子留个纪念,23日那天,父亲和几个业余作者一起在宿舍楼下的窗前栽了九棵树。那时,胡世宗正巧在北京出差,也赶来一同栽树,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25日这一天,父亲回顾以往,设想将来,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也就在这一天,父亲挥毫为胡世宗写了一个条幅:
自识东西走南北
喝遍乡土万井水
处处有情处处爱
苦酿人间美中美
不觉艰险临高境
回首畅观浪花飞
天无尽期志未了
愿将心身化纸灰
这是1977年7月7日,父亲准备从暂居的密云县五里坨军营返京会见美国翻译家前,写的一首《自题小像》诗。这首诗里包含着太多的意思,而父亲将这首诗抄录下来送给胡世宗,也是有着很深寓意的。
在那天晚上的生日家宴上,胡世宗是唯一的“外人”。
在以往的那些年里,只要胡世宗来京出差,就总要和父亲相聚一下,即使父亲不在城里,也要想办法赶去看望,畅谈一番。
父亲与胡世宗一个在京城,一个在沈阳,又经常在各地奔波,所以是聚少离多的。当两个人在身居两地时,他们要么是打电话,要么是通过书信进行联系。由于种种原因,父亲写给胡世宗的许多信件都没有保存下来,现存的只有从1980年3月7日至1997年6月18日之间的四十四封。在这些信件中,父亲向胡世宗报告着自己生活中或写作上的喜讯,诉说着自己心头的苦闷,就一些拿不准主意的事情征询胡世宗的意见,有关工作和写作的问题向胡世宗提出一些建议……信件的内容不仅十分丰富,同时也是他们之间友谊的表现和象征。而胡世宗则致父亲的信件高达近百封。
2002年年底,父亲病重住进医院。在此后的数年间,胡世宗携妻子王惠娟多次到医院看望。2008年2月20日父亲病逝,胡世宗闻讯后又专程从沈阳赶到北京,参加了告别仪式,向他的这位老友最后一次告别。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