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创作入门的一个课程表》
一位爱好文学的少年朋友说,他想开始学习创作,但苦于不知道怎么“起步走”,希望我能够给些指点。
创作入门的门道众多得五花八门,举不胜举。我只可按照自己的经历体会,给他开了个只供参考的课程表:
一、多体验;
二、多读书;
三、多练笔。
生活素材,对搞创作的人来说,犹如盖房子必须备下砖瓦、木料、水泥、钉子、油漆等等原料一样,否则根本无法动工,自然也不会有房屋的出现。文学作品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面貌的。作者动笔之前,一定要多接触人,多观察人,多琢磨人,从而了解和熟悉人,了解和熟悉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发生关系的表现,以及表现这些形态的普通的、独特的细节和语言,不占有这些所谓创作素材,创作就无从做起。
出版和发表的文学作品,是别人建设起来的高楼大厦、村庄街道、四合小院等等。阅读它们,好比参观访问。揣摸人家到底怎么盖起来的?哪儿盖得好,哪儿盖得不好?为什么会得到如此这般的结果?这样来吸取艺术技巧,学习规律性的做法。
“实践出真知”。练笔就是从事艺术实践。占有了材料、学习了楷模,光纸上谈兵地空想创作问题,于进步绝不会有益处。要积极地行动起来,拿学到手的技术和做法处理已经掌握的材料:把砖垒成墙,把木架上梁。一次又一次地操作劳动,摸索出经验与教训,进而发展新的技能和求索新的表现手法。
这三门课程不能机械地做,也不可割裂开做。要把对生活的体验,对作品的阅读和执笔写作这三种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循环反复地、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类似绘画写生:要画的景物是生活材料;运用构图、透视、线条、色彩是技巧和方法;画起来是脑与手的操练,是基本功夫的锻炼。三者互为作用、相辅相成、融汇贯通,定会推助年轻习作者往创作大门渐渐地靠近!
1985年12月4日通州镇
发表于 《作文报》(赤峰)1986年第31期。收入《小说创作经验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