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
《朝霞红似火》
(3)
三
傍晌午,金华珍流着满脸的汗水,披着一身灰尘回到家。
妈妈一边给女儿往桌子上摆饭,一边兴冲冲地说:“昨天晚上有一个人来找你,就是那天从城里把你送回家的丁大川。”
金华珍愣了一下:“他到家来找我?”
“可能还有别的事情,在工地上住了好几天。”妈妈乐的抿不上嘴,盯着女儿的脸说:“小伙子真是好的没有对儿!长的壮实又俊气……”
女儿低头含笑,打断妈妈的话:“看您,一个人好坏,就是看长的怎么样吗?主要还得看思想呀!”
妈妈分辩说:“思想也不赖呀!人家也是模范;心肠热,还帮我挑水……”
金华珍赶紧吃了几口饭,就跑到工地。
伙伴们问起她学习爆破的事,又把丁大川来这儿学炼铁当新闻似的给她讲了一大堆。这个说,丁大川学习的时候多么用心,不像别的男人那样看不起妇女;那个说,丁大川如何勇敢,身上跌坏了,衣服都烧破了,他还坚持干工作……
金华珍急不可待地拦住她们的话问道:“他在哪儿呢?”
“今天起大早就走了。”
金华珍更着了急,不顾多说话,赶紧折回村里,找到副主任老宋说:“这可糟糕!咱们这套炼铁方法太保守啦,又费工又费料。人家盘山矿石场的办法才先进哪,省一半工,省一半料,操作也简便,我一边学爆破,就留神记下了。咱们把个保守经验传给别的社,多对不起人!”
老宋听了也很不安,就说:“那就快给桥头庄写封信吧。”
金华珍说:“建炉的样式都不一样,一封信怎么能写清楚?再说,邮信三四天才能到,说不定丁大川到家就得动手搞,见了信再返工,浪费可就大了。”
老宋也觉出问题严重,一时又找不到适当的办法,很是着急。
金华珍想了想说:“我亲自去一趟吧,我到那儿帮他们做个样子,再连夜赶回来,保证误不了咱们明天的工作。”
老宋说:“这办法牢靠,你就辛苦一趟吧;家里的准备工作,由我领着大伙儿先搞。”
金华珍从盘山矿石场回来,已经走了二十多里地,没顾歇一歇,又走了三十里。因为路途不熟,她绕了许多弯子,到了桥头庄,天色已经大黑了。
丁大川去“取经”,家里人已经做好一切准备,他回来一传达,大家再也等不住,马上就动手干起来了。就在他们的炉子还没有完全垒好的时候,金华珍赶到这儿。
桥头庄的干部听姑娘说明来意,都非常感动。这个烧茶,那个做饭,像来了贵宾一样忙乱起来。
金华珍也不喝水,也不吃饭,一心要快些帮他们把炉子搞成功,把新办法介绍清楚,自己好快些赶回去。桥头庄的干部再三劝说不住,只好由她,就前呼后拥地来到炼铁工地。
人还没到工地,消息早就传来了,丁大川两手泥浆没顾得洗去,扔下工具就往回跑,半途中,两人碰了个对面。在他看来,金华珍简直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一般。他又是惊,又是喜,又是感激,笑呵呵的,半晌才说出话:“金同志,你太好了,你辛苦了,让我们怎么谢你呢?”
金华珍微笑一下,平静地说:“这是我们应当做的,有什么好谢呢?”
到了工地,金华珍没有多说话,撸胳膊,挽袖子,抄起家具就动手垒炉子。她像在盘山根下的炼铁工地上一样,工作的那么自然,那么卖力气,一点也不像个客人。
丁大川在她旁边,一面打下手递砖、铲泥,一面留神学习砌炉的方法,借着月光,他清楚地看见,姑娘的两只手不停地忙着,豆大的汗珠子从那张俊美的脸上不断地滚到地下。
快过半夜,一个新式炉子垒好了。装上料,生起火,诸事妥当,姑娘就要告辞回家。
桥头庄的干部和社员,强拉硬留不让她走。
丁大川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他们推让故意不搭腔;后来,他看出金华珍决意要走,他明白她的心,就走上前来对村里人说:“人家社里也大搞钢铁,全靠她指挥,停留久了是不行,就送她走吧,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哩!”
丁大川又骑着自行车送金华珍回家。天刚亮,他们就到了。这一次,金华珍把丁大川让到家里,亲手做了一顿白面烙饼摊鸡子,招待丁大川。
丁大川从红枣村回来之后,慢慢地发觉自己对金华珍的态度复杂起来了。那两只乌黑闪亮的眼睛,那张俊俏、恬静的面孔,就像图章按在白纸上一样,印在他的脑子里,擦不去,抹不掉。平时,不论什么东西,都能勾起他想到金华珍;一想到金华珍,他浑身都是力量,心里充满快乐,工作起来,就更加有劲了。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