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一担水〉写作前后》(2)

(2018-05-09 08:40:41)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一担水

马长新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一担水写作前后

2)

长篇定稿之后,我考虑抽空子写个短篇,立刻想到“一担水”的事儿可以写个“不错的”东西。花了一天的时间,在笔记本上记录的那个原型的基础上,来一番加工,把架子支起来了。开头第一句:“一担水的故事虽小,还要分成两段说。”接着写第一段,十八年前,我到这个山村来,看到一个名叫马长新的青年,主动提出给一孤老人挑水,受到大家的敬佩,也使我受到教育。再写第二段,十八年以后,我重访这个小山村,又遇上这青年——他已进入壮年,并且成了大队的领*导干*部,仍然坚持给当年那个孤老人挑水,使我大受感动。最后抒情说:“只有我们这样的党和国家,才能培育出这样高尚的人民……”没容把稿子抄出来,我自己就感到写得平淡无味,没有勇气再写了。放了一些日子,我发觉之所以感到平淡,主要是马长新这个先进人物没有突出出来,有点像是为了说明故事而存在的。应当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花功夫,千方百计地多侧面地描写刻画马长新。

于是,我又到农村住了一些日子,吸收一些新鲜材料,动手写第二遍稿。这遍稿子的基本工程是充实内容。先描写主人公马长新主动提出承担给孤老头挑水的那个社员大会场面,用当时的时代背景、环境、气氛和周围的人,烘托了马长新的模范行动。接着写在几天以后,下着大雪,我在温暖的屋子里,隔着窗上的玻璃看到一个蹚着膝盖深的大雪、艰难挑水前进的人。他是马长新,恰恰是投奔那位孤老头家里去的。第三个情节,写马长新有一次害重病,不断地发高烧,支*书知道了,就要代替马长新给那个孤老头挑水,结果发现老头的缸里的水都要满了。支书追到井台上,遇到马长新正忍着病痛,坚持着往上提水。第四个情节,是十八年以后,我又来到这个山村,看见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长新成了大队长,他正巧到公社开会,没有见到。深夜,我和支*书从办公室往家里走的路上,遇上了马长新。原来他每天夜里都从公社赶回来给老人家挑这担水,起大早再赶回去开会。两个战友感情相碰,冒出火花。结尾还如第一稿。这一次,我觉着写得基本不错了,马长新这个人物性格特点出来了,故事情节丰富了,生活气息浓厚了,文笔也比第一稿好了。

我对这篇小说只满意了两天,又变得不满意。反复地把这稿子看了几遍,仍然觉得马长新这个人物分量不够,主题揭示得不深,因此,不能让人激动。为什么情节不少,主要人物反而没有站立起来呢?想来想去,是因为在作品里没有写矛盾冲突造成的。激烈的革命斗争造就了先进人物,先进的人们的行为又推动了斗争的发展。只有把先进人物放到矛盾斗争中描写和表现,才能把活生生的形象突出起来,使他们激动人心,发挥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我对这篇作品的题材,过去从这方面考虑的不多,这会儿光靠在屋子里冥思苦想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好整理行装,马上下乡,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寻找开锁的钥匙。

正是麦收后的六月底。我在故乡农村生活了一个阶段,来到姐姐家。姐夫他们弟兄三个,一向都是很和睦的。姐夫在外县工作,每当我来探望时,吃第一顿饭,姐夫的两个哥哥总要过来陪我喝上两盅,这已经是二十多年的惯例了。这一次,姐姐把桌子摆好,菜饭也做完,却不见两位表兄过来,我就问姐姐。问第一声,姐姐没吭声,问第二声之后,我发现她的眼圈红了,就不再问第三声了。等吃过饭,孩子们都走开,姐姐才把根底告诉我。原来,大哥屋里没有孩子,二哥生三个女儿,我姐姐也有三个女儿。前不久,大表兄从外村过继了一个未满周岁的儿子。他想:将来,老二、老三把女儿都嫁出之后,这儿子就等于是他们三家的。不料想,我姐姐的大女儿最近生了个男孩子,我姐姐喜欢得不得了,就抱过来收养。两个哥哥都认为:两个男孩子,又是两姓,将来都要结婚成家,这一所宅院怎么住?于是引起了严重的矛盾。

我听了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既惋惜,又反感。我进一步认识到小农经济遗留下来的私有观念,仍这般牢固地占据着一些人的思想阵地,使得他们亲人不亲,影响了他们团结和睦地进行劳动和生活。毛主*席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真是如此!这件事对我理解农村的现实生活有用处,当时却没想到能够直接地用上,记在本子里,也就丢在一边了。

长篇的第二部稿子写完一遍,已经是寒冬季节。我又想写短篇,照例从上次间隙中下乡时的生活体验里选取素材。这时候,我自然想到了我姐姐家的风波,而且“由此及彼”地联想到那个给孤老头挑水的马长新。于是,我把他们放在心里边比较起来。姐姐他们弟兄间,因为私有观念所害,造成亲人不亲,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马长新跟那个异姓的孤老头成了连心的亲人呢?是马长新这个先进人物抑制克服私有观念这一点走到了前边。因此,他是先进人物。同时,这种“抑制”和“克服”是他极有特点的表现,正是他跟其他人物个性区别的标志。于是,马长新这个人物在我心中具体了、高大了。同时,用反面人物陪衬正面人物的艺术表现手法,我把姐姐家那哥几个的落后思想,还有我平时对那些自私自利者的体验和了解,塑造了一个“韩筢子”。他是孤老头的本家侄子,因为他对自私自利观念的信奉的根深蒂固,怕马长新照顾他叔,而使他在老人死后不能继承遗产,于是发生了矛盾。这样,《一担水》就有了矛盾冲突,马长新这个先进就有了用武之地。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