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一担水〉写作前后》(1)

(2018-05-07 09:52:18)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一担水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一担水写作前后

1)

《一担水》是我在写长篇小说的空隙中写的。

写长篇的时候,我常常利用写到一个段落,或编辑部审稿、工厂排字的空隙,写点反映现实斗争的短篇。以此促使自己不断地接触生活实际,追着时代的脚步走。长篇小说的题材,最“现实”的,也过去了一段相当的时间,如果坐在屋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写上几年,生活间断了,“空气”稀薄了,“源泉”枯竭了,写完了这一部,还怎么继续写新东西呢?不经常接触生活斗争,不经常呼吸新鲜空气,不经常开发源流,“这一部”作品也是写不好的。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去年春天,我的长篇告一段落,就抽空到一个生活的“老根据地”住上几天,借机会观察新生活、研究新问题。收获果然不小,一担水的事儿,就是其中之一。

我到村子里的那天下午,几个老朋友领我到地里、饲养场、副业组转转,见到许多前次分别以后出现的新事物;晚上,又有好多相识凑到一块,抽烟、喝茶,谈论农村的各种问题。我越听越激动,对农村的感情和认识又加深了一层。我跟支部书记住在一个屋里,因为心情兴奋,好久才入眠;正睡得香,被大嫂起来做饭、山柴在灶膛里如同炒豆子一样的声音惊醒了。我又听到铁桶撞击缸沿和往缸里倒水的响声。接着,大嫂把我来到的事儿告诉了那个挑水的人。

挑水的人问:“他多会来的呀?”

“昨儿个过晌。你不到屋里看看?”

“等会儿,我给×大伯挑一趟水再来吧。”

后边这句话引起我的注意,使我联想起一件旧事;扭头一看,发现支部书记也醒了,就问他,刚走出去的那个挑水的人是谁?

支部书记告诉我,他是队里的一个普通社员,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经常帮助队里那些没有劳动力的人家做零活。

他的回答,使我的回忆和联想越发明朗了。那是十七、八年前,我头一次到这个村子来采访,参加一段发展、整顿农业社的工作。当时我跟社里的干部们一起研究过农业社对孤寡老人的照顾问题。有一回,商量对一个病卧在床的老头供水的办法。最后决定社员们轮流挑,一家一天。这时候,有一个小伙子主动地提出,一挑水,不用麻麻烦烦地轮流,他每天顺手给挑一趟就行了。这举动,得到大家的称赞,也给我留下了印象,而至今没忘。……我问支部书记,今天这个挑水的人,是不是当年那个主动挑重担的小伙子呢?

支部书记忘记了那件普通的具体事情,可是他说,在我们的农村,这样的事情多得很,不少社员从打搞初级社到今天,十七八年如一日,经常给集体和孤老病弱的人做好事,包括挑水在内。

我听到这些,心里越发激动。我认定今天这个挑水的人,就是十八年前那个挑水的人;这个人立刻在我跟前高高地站立起来,闪着光,散着热;同时,还联想到我在人民公社化以前写过的短篇小说《雪纷纷》(见《喜鹊登枝》、《彩霞集》)和《热爱》(见《幼苗集》)里的人物,觉着这个人物和事迹很有价值,虽然属于过去的事情,但是对今天的读者仍有教育意义。等我们起了床,等着吃饭的空隙,就把这件事情写在笔记本上。

我写在笔记本上的这个人物,不是照葫芦画瓢的纯客观记录。我不习惯这样作笔记。过去曾经这样做过,可是记了一本又一本,能被我创作时候利用的则极少。因为,时过境迁,再翻阅它们的时候,我忘记了自己当时为什么对它们感兴趣,也忘记了当时对它们是怎么看待和理解的,因此,也就使它们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和价值。这以后,我就改变了作笔记的方法:往本子上记的时候,就按我当时的能力和时间所及,进行了初步的艺术概括和加工,不仅记下此时此地我亲眼见到的人和事,也记下背景、气氛,以及我对他们的感情、理解和评价,甚至把我联想到的材料也溶汇到它们的里边,最后还安上一个标题,很像一篇文章的“毛坯”。这一担水的人和事也是这样记录在笔记本上的。

回到北京以后,每当我跟业余作者们谈论写作问题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地把那个挑水的人和他的事情拿出来当例子,来说明自己对创作源泉的理解。毛主席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一担水这样的事情,确实很平凡,可是它很动人,是一块含着钢铁的矿石;这矿石,只有到人民生活中才能得到。我得到了“一担水”这块矿石,我进一步明确了这个道理。的确,如果我不下乡,不到生活中去,这样的人和事,在屋子里是编造不出来的。同时,也使我认识到,对于生活,必须是“长期地、无条件地深入”。如果我对这个小山村的联系没有十八年这样的长期不断,今天遇见这个挑水的人,不会使我联想到过去那个挑水人,不要说今天他的表现如此平凡,就是再生动、再带点故事性,也只能就事论事,不会轻易地追溯到历史渊源上去。这样它的分量和意义,也就没有今天我感受的这么重要了。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