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有关创作杂文《〈新苗习作选〉序》
(2018-01-11 09:33:44)
标签:
浩然创作杂文新苗三河五中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新苗习作选〉序》
开罢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的成立大会,回家来就瞧见一沓儿剪报稿子搁在写字台上等我。这是三河县第五中学编选的学生作文,打算铅印成集,约我给写几句话。一看那说明意图的附信,我的心情便为之一喜。翻阅起一篇篇充满童心稚气、又洋溢着蓬勃朝气的小作者们的文章以后,越发地喜上加喜。赶紧回复,表示欣然接受任务。虽然杂事成堆,忙乱得焦头烂额,料到即使“几句话”也难说好,但我必须表示一个态度,表示一番祝贺!
我不是以一个小说界的所谓名家身份读这些文章的,也不是用一个经常充当全国性文学作品奖评委的目光读这些文章的。同样地忘记自己还担任着一家发行于国内外杂志的编辑①。我在读这些小文章时候的心态,完全摆脱了职业的习惯而变化成一名在农村主持文化工作的基层干部,变成一名捧着讲义、捏着粉笔的语文教师。惟有基层干部和教师最清楚:中学生,尤其是众多农民后代的中学生,其语文水平高低,对他们学习成绩优劣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从宏观上展望,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八亿农民的文化素质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面貌和前程。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炎黄子孙的我们,今天不能不向自己和国际友人承认:“我们还不发达……”哪方面不发达?科学文化。最不发达的角落在何处?大片大片的农村!这种情况,让人惭愧,更令人忧虑啊!
三河五中的领导和教师同志们,在语文学科方面花力气开展活动,建立“新苗文学社”,创办《新苗》油印刊物,组织作文竞赛,终于编出这本显示收获的集子。这些证明了他们有眼光,有创造性,有事业心。四年间,新苗文学社先后吸引了一百二十多名学生参加活动,有四十名小作者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七十多篇习作。这更证明了他们的成功。正在健康成长着的小作者和他们的作品(包括没有发表的)——新苗与果实,都凝结着园丁们无私的爱,创造性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因而,他们的工作应该得到称赞,应该得到支持。
在大众文学学会成立的会议期间,人们深深怀念已故的赵树理先生。他那样关心农民,了解农民,写作时能说出农民心里话,写出作品来能让农民看得懂又喜欢看的创作流派,被推崇为我们社会主义文学的光荣传统,是一条艺术求索必能成功的道路。马烽同志在餐桌上还感慨地说:“现在真正熟悉农民的作家太少。”贺敬之同志指出:“这是由于深入农村生活的作家不多……”当时我发表一个意见:“农村应该培养自己的作家。”读了“新苗”的这些文章,看到三河五中的教学成绩,我越发坚定了这个信念。
农村,是文学创作源泉最丰富的天地。这块天地在生产五谷杂粮、水果蔬菜的同时,应该出作品、出作家,也一定能够出作品、出作家。关键的所在,得有人播撒作品和作家的种子,并热心地、科学地给种子的发芽和成长以沃土、甘露、阳光等等条件。农民的后代并不笨,并不匮乏文学细胞。如果承认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承认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的话,那么,农家孩子在这方面得天独厚,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他们一出娘胎睁开双眼,就看农村这个世界,就一天到晚泡在“源泉”之中。尤其重要的是,农村的一切点滴发展与停滞、成功与失败,都与之命运相关连,对其了解和熟悉是深刻入微,钻到心眼里的。城市里长大的人,再拼命到农村去体验,能在这点上赛过农村长大的人吗?
由此我认为,三河五中领导和教师们的工作,肯定不会徒劳无益,会在培养“农民作家”的后备军方面,做出成绩和贡献。也希望小作者们,以及“新苗文学社”的同学们,对自己要自信、要自爱,随之应是自强不息地奋斗攀登,争取长成一个赵树理那样的作家。对热爱文学又崭露头角的小作者们来说,谁的写作方向正确、学习方法科学,又能刻苦努力、不骄不躁、坚持到底,谁就将是个胜利者。我希望在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的某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与你们相逢相会。我等着你们!
当然,中学组织开展语文学科各种活动的目的,不是光为培养作家;“新苗”的参与者们在回答个人志向的考卷上,也未必一律填写“当作家”。然而,中学时代是一个人在各方面打知识基础的阶段。在此阶段诱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操练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到将来无论他们从事社会科学工作,或从事自然科学工作,以至于当个新时期的工人和农民,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对这集子的具体文章,我就不多说什么了。编辑者和指导教师都一一地作了评点。他们是教育行家,对小作者们又熟悉,其说长道短的话,句句有的放矢,具有文笔简练的优点。我这个冗长又杂乱无章的所谓序言,与之相比,实在逊色得多!好在我有言在先:只是表示个态度,表示祝贺,老师和同学们要求我说的,也是说几句真情实意的话,而不是要我花时间摆花架子。因而也就心安了。
让我这个不服老的老头子,跟小作者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①此时浩然任《东方少年》主编。
发表于《新苗习作选》三河五中1992年。收入《泥土巢写作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