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 《八月的清晨》 (2)
(2018-01-09 12:25:29)
标签:
浩然短篇小说八月清晨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短篇小说之
《八月的清晨》
(2)
大婶觉着老头子果真比自己想的周到,连说赞成。不想,等幼林回来听说要走亲,说什么也不去。
大婶说:“明天咱家休假,在家也没事干。”
幼林说:“我什么还没干就休假?别人休我也不休,不苦练不行啊!”
儿子很固执,老头子也不帮一句,陈大婶很着急。今天早起,儿子忽然说:“妈,您不是说带我看姥姥去吗?吃了饭咱就走,早点去,好在那儿多呆会儿。”
大婶听罢,喜出望外。她连忙准备饭,准备穿戴,一切都停当了,却不知儿子到哪儿去了。她掩了屋门,到街上去找。
休假的日子,人们吃饭都比较晚,街上静悄悄的。陈大婶从东头走到西头,又折回来,碰见几个挑水的人,问起来,都说没见到他家幼林。她又犹犹豫豫地朝村南菜园走去。小菜园那边一片郁郁葱葱,老远就听见那里有人讲话。
“二爷,再让我撒一个畦子试试,我撒您看着,不对您就说。”这是幼林的声音,从黄瓜架那边传过来。
“不能这么大把抓,看见了吗?用这三个指头把种子撵开。对,对,这样多均匀。好!”这是种菜把式宋二爷的声音。
陈大婶连忙喊道:“幼林,回家吃饭了。”说着,她走进小栅栏门。只见幼林正跟宋二爷种菜。
宋二爷手捋着胡子,笑嘻嘻地对陈大婶夸奖说:“识字人就是聪明,才两个早晨,他把撒种、覆土都学的差不离了。嘻嘻,你这儿子有出息,真是的,他硬要拜我当老师,我这两下子,还教个中学生呀?”
陈大婶说:“这孩子啥也不会,要多靠大伙教导他。二爷就收下他吧,反正要给你添麻烦。”她还惦记走亲戚,就催儿子:“天不早了,吃饭去吧,等回来有功夫再找二爷学习。”
他们回到家,老头子已经坐在葫芦架下的小桌子旁边等候多时了。
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饭。陈大婶心急,头一个放下碗。她从饲养场牵来一头喂饱的毛驴,拴在院子里的桃树上,就到屋子里换衣服。等她从屋子里出来一看,儿子和老头子都已经放下碗筷不在院子里了。她到门口外边看看,又到西屋里瞧瞧,都没有。最后她忽听东小院的菜园子里有响声,走过去一看,原来,父子俩在这里又练上功夫了!
他们把陈大婶刚刚借来的毛驴牵到这里,套上了耧。儿子在前边拉缰,老头子在后边掌耧,在那块正准备种菜的空地上耕着什么。
“让我好找,地刚开出来,还没有整平,你们种啥哩?”陈大婶嗔怪地喊着,走过一看,耧斗里装的并非种子,原来是细土粒:“你们真是有劲没处使了,在这儿折腾什么?”
父子俩谁也没顾上理她。他们工作得那么认真,那么全神贯注。
老头子停住手,指着耧对儿子说:“看见了吗?拐到头开始插耧的时候,先要虚摇三下,这样耧一走,种子正好下到地里,这叫地头齐。”
幼林说:“刚才我扶的时候,到头上种子还往外流。要是真种子,就会撒的满地头,浪费了。怎么防止到地头上漏种子呢?”
老头子说:“这不难。紧三摇慢三摇,离地头两三步远的地方你就不要使劲摇了,再用手捂住仓口,正好到地头上,种子也下完了。拐弯的时候,要把耧腿提起来……”
幼林说:“让我再试一回,您看对不对。”
陈大婶看着看着,心里忽地明白了。怪不得这两天儿子不声不响,老头子也是不言不语,原来这孩子在苦学苦练哪!她心里快慰得很,一时忘了着急,对儿子说:“对,对,咱们队就是缺少扶耧手,收了庄稼就要种麦子,闲学忙用啊!”她走到儿子跟前,指点着说:“你这扶耧的样子不对,我没扶过,可是看过;人家扶耧只用两手摇,肩膀不能动,你怎么像扭秧歌似地一个劲晃……”
老头子拉住牲口,笑了,问大婶:“你不是忙着走吗?天到啥时候了?”
陈大婶也不由得笑起来。
回到屋里,陈大婶替儿子换了衣服,拿了几元零花钱,又把喂鸡喂猪的事一一嘱咐了老头子,这才上了毛驴。
走出村口,幼林说:“妈,我爸爸说,我姥姥那个村里有个模范饲养员,是吗?”
大婶说:“有,有,你还得叫他舅哪。”
幼林说:“晚上我跟他住在一块儿去。”
“干什么呀?”
“跟他学学经验。”
“你还要学喂牲口?”
“农业这个大学,知识太多,太复杂了,我要有五双手多好!”
陈大婶说:“不用五双,只要这样苦学勤练,一双能抵十双!”
过了一会儿,幼林又说:“妈,我把您送到姥姥家,我先到西村去一趟。”
“到西村去干什么呀?”
“支书说,西村有个回乡的高中生,可棒啦,回来三年,就当了队长。我得跟他约个时间,听他介绍介绍经验。支书说,当好接班人,不光要在劳动里锻炼,也得在工作里锻炼……”
“行,行!这才是有出息的孩子。这回妈妈放心了。”
母子俩迎着八月清晨的阳光,说说道道地往前走去。
发表于1961年8月22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