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平原女事〉序一》

(2017-07-20 10:50:43)
标签:

浩然

创作

杂文

赵枫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平原女事序一

 

十多年来,我立足三河搞“文艺绿化工程”,扶植农村文学青年。通过艰苦的努力,一些青年作者进步较快,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进而还出了集子,有的甚至出了二本、三本。看着摆放在书柜里散发着墨香的几十本青年作者的著作,我感到很欣慰。欣慰之后,我又有些缺憾。因为在书柜里,一直还没有摆放一本农村女青年作者创作的有一定水准的长篇小说,但我不气馁。庄稼人有句话叫做:有苗不愁长。我一直企盼着。

多年的企盼终于实现了。前几天,赵枫在北京打电话告诉我说,她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原女事》被青岛出版社看好,要出版这本书。我听说后十分高兴。这部耗费她心血、漂泊了五年之久的作品终于遇到有眼光的鉴赏者,书柜里即将摆放进一本农家女青年作者写的长篇小说,我怎能不高兴呢!

和赵枫相识已有两年多了。那是一九九九年冬季的一天,赵枫手里拿着我的一位老朋友的名片,几经周折,来到三河找到我居住的泃河湾。淳朴、憨厚,还有股子闯劲,这是我对她的最初印象。我们坐下来没聊上几句,她就从书包里取出厚厚的一摞稿纸,双手递到我手里,诚恳地说:“这是我用十年时间写成的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梁伯伯,您多指教吧。”

接过手稿,我一阵欣喜。一位农村女青年,在艰苦打工的同时,坚持写作,执著地追求文学事业,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次见面后,赵枫又几次来泃河湾。我们在一起谈文学,谈人生。当然,由于脑血栓后遗症,有语言障碍,我更多的是听她在讲。通过多次交往,对赵枫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是一个自尊、自强、自爱、很有志气的女青年。高中毕业后,赵枫一边务农,一边自学写小说。她说,要立志做农民的好女儿,做自学成才的好作家,为农村的女孩子争口气。她克服生活的困苦,顶住农村旧的习惯势力的压力,默默地练笔,勤奋地写作。二十岁时,赵枫毅然走出生活中的小圈子,到社会这个大舞台闯荡。她曾在报社干过采编,在家庭做过保姆,在饭馆端过盘子,在商场站过柜台,在马路边摆过书摊……经历了生活中的苦、难、艰,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赵枫仍保持着自己的诚、清、纯。

生活的磨难,练就了赵枫的坚强性格。在文学的道路上,赵枫虽然爬得很苦,但却乐在其中。她活出了品味。她为自己的人格气节而自豪,也为自己在创作上越来越成熟而骄傲。

她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原女事》,在我看来,已经超出了业余水平,无论是文字技巧、篇章结构,还是对生活的体悟,都不像是出自一个三十岁初写长篇的青年作者之手。可以说作品的老练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赵枫的小说使我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被农村生活浓厚的气息所感染,奋笔疾书创作的情景。四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她小说中所描绘的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者对于乡土生活的熟识、对人们命运的关心、对弱者发自内心的同情都和我以及许多老一辈写农村的作家一脉相承。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人拿起笔进行创作的原动力,也就是说,是成为作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赵枫的作品还有很多尚可改进的地方,可我相信实践的不断积累会弥补技巧的不足,重要的是,她具备一个专业作者的素质。但我也知道,成就一个作家多么难,生活中有太多东西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期望她在自己所选择的创作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一年六月十八日于泃河湾

发表于《苍生文学》2001年第3期。编入青岛出版社2002年1月《平原女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