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十四)叶圣陶(2)

标签:
浩然叶圣陶梁秋川朋友们文化 |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十四)
叶圣陶
(2)
1962年12月1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圣陶办公室拜见叶先生
在下放劳动的几个月时间里,虽然父亲与叶圣陶还有书信往来,却因为种种原因大部分都没有保留下来,每当回想起来,都令父亲感到遗憾不已。
1961年8月底,父亲调到《红*旗》杂志社文艺组任编辑。两个月后,父亲随同文艺组的两位组长徐荇和郑公盾一同拜访了叶圣陶。这次拜访,就父亲个人来说有两个收获:一是叶圣陶答应为父亲即将出版的选集写一篇序言;后因叶圣陶过于繁忙,而出版社又急于发稿,因而没有完成这篇序言。一是叶圣陶对父亲讲,他主张短篇小说要短,而万字长的东西实在不像短篇;父亲从中得到启发,决定以后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中应当在“短”上下功夫。
1962年父亲一共与叶圣陶见面三次。一次是在2月2日下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茶话会上,父亲在茶话会结束临走时才见到叶圣陶;一次是9月10日上午,父亲给叶圣陶送去自己新出版的小说集《蜜月》,请他提意见;一次是12月1日上午,父亲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拜望叶圣陶,在谈话中说到自己将要创作一部长篇小说,但未具体谈题材和题目。
1962年12月26日,父亲信心十足地来到北京西山八大处作家休养所,住在27号房间,正式开笔写作第一部长篇小说《艳阳天》。这部长篇小说的第一卷首发在1964年复刊号的《收获》上,为适应杂志的版面,刊发时做了很大的删节。2月28日傍晚,正与几位好友在家小酌的父亲接到从《收获》转来的叶圣陶的信:
浩然同志惠鉴:
父亲自从1962年12月1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叶圣陶一别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如今看到叶圣陶对《艳阳天》如此赞赏,心中感动之极,更得到了一种力量。《艳阳天》第一卷出版后,特意给叶圣陶寄赠了一册。收到书后,叶圣陶又给父亲写来一信:
浩然同志:
承惠《艳阳天》印本,感谢之至。观尊题时日为10月5日,而昨日方送到,不知何故。上月见报上载广告,即往新华书店购买,答称业已售罄,乃求之于文学出版社,购得一部。抽暇细观,于昨日终卷。此视刊于《收获》者加详,所叙之事不过数日,而以土地分红为题,历叙各人之生活经历与思想意识,我以为可谓尽得其真际。实为佳作,自信非过誉。与丁秋生之《源泉》,钟涛之《大甸风云》,鼎足而三,同为今年问世之佳作。毕之时,颇怀不知下文如何之想。第二部谅已着手,不识几时脱稿也。何日有暇,希顾我一谈。即致敬礼。
1965年2月1日是农历除夕。这天晚上,《红*旗》杂志的一位朋友给父亲送来一幅字。这幅字是叶圣陶主动为父亲写的。父亲看了十分高兴,当即悬挂于墙壁之上,并给叶圣陶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由于在此之后,父亲一直忙于《艳阳天》二、三卷的创作,完成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赶往北京怀柔县得田沟参加“四*清”,“四*清”工作刚刚结束,回到北京市文联,文*化大*革命已然开始,整天忙于参加运*动,接着又被下放到北京市房山县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之后又被抽回市内,开始紧张的《金光大道》的创作,因而无暇再与叶圣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