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十四)叶圣陶(2)

(2017-07-21 10:10:47)
标签:

浩然

叶圣陶

梁秋川

朋友们

文化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十四)

叶圣陶

2)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十四)叶圣陶(2)
1962年12月1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圣陶办公室拜见叶先生

在下放劳动的几个月时间里,虽然父亲与叶圣陶还有书信往来,却因为种种原因大部分都没有保留下来,每当回想起来,都令父亲感到遗憾不已。

19618月底,父亲调到《红*旗》杂志社文艺组任编辑。两个月后,父亲随同文艺组的两位组长徐荇和郑公盾一同拜访了叶圣陶。这次拜访,就父亲个人来说有两个收获:一是叶圣陶答应为父亲即将出版的选集写一篇序言;后因叶圣陶过于繁忙,而出版社又急于发稿,因而没有完成这篇序言。一是叶圣陶对父亲讲,他主张短篇小说要短,而万字长的东西实在不像短篇父亲从中得到启发,决定以后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中应当在“短”上下功夫。

1962父亲一共与叶圣陶见面三次。一次是在22日下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茶话会上,父亲在茶话会结束临走时才见到叶圣陶;一次是910日上午父亲给叶圣陶送去自己新出版的小说集《蜜月》,请他提意见;一次是121日上午,父亲人民教育出版社拜望叶圣陶,在谈话中说到自己将要创作一部长篇小说,但未具体谈题材和题目。

19621226日,父亲信心十足地来到北京西山八大处作家休养所,住在27号房间正式开笔写作第一部长篇小说《艳阳天》。这部长篇小说的第一卷首发在1964年复刊号的《收获》上,为适应杂志的版面,刊发时做了很大的删节。228日傍晚,正与几位好友在家小酌父亲接到从《收获》转来的叶圣陶的信:

 

浩然同志惠鉴:

    接到《收获》而后,即读大作《艳阳天》,迄于昨日,十五章读毕。此作可谓足下创作上之大进展,我喜不能禁,欲写一信致意。数年间之深入农村,潜心学习,于此足见收获之大。方针政策,农村中之两种矛盾,我皆知之甚浅,然观大作,亦能断其认识之真,体会之切。所叙若干人物,皆有血有肉宛然在目。深足感人之场面不一而足,我辄思之久久,然后读览下文。文辞亦大胜于前,循而诵之,饶有余味。此非仅技巧之事,根源还在于思想认识。根深乃能枝茂,源远乃能流长,理固然也。篇末有附语,请读者提意见。我只欲提一点,作者说明人物性习与心理状态之处,似稍嫌其多,可否作适当之删汰。此宜于叙写行动与对话之时宛委表达之,俾读者自为领悟。再者,足下此作势必传入广大农村,为农民之读物,而多作说明,其方法来自外国小说,恐未必为群众所易接受。浅见不定有当,聊供考虑耳。全书何时完成?我深盼其早日印出,获观全豹也。据闻足下近在上海编电影剧本,未知确否。就《艳阳天》而推之,足下诚适于编电影剧本。若已有所成,愿先闻其大概。不知尊寓何在,此书托收获社转至,想必能从速达览。余不多陈,即颂著安。

                                     叶圣陶

                                二月二十三日上午

 

 

父亲自从1962121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叶圣陶一别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如今看到叶圣陶对《艳阳天》如此赞赏,心中感动之极,更得到了一种力量。《艳阳天》第一卷出版后,特意给叶圣陶寄赠了一册。收到书后,叶圣陶又给父亲写来一信:

 

浩然同志:

承惠《艳阳天》印本,感谢之至。观尊题时日为10月5日,而昨日方送到,不知何故。上月见报上载广告,即往新华书店购买,答称业已售罄,乃求之于文学出版社,购得一部。抽暇细观,于昨日终卷。此视刊于《收获》者加详,所叙之事不过数日,而以土地分红为题,历叙各人之生活经历与思想意识,我以为可谓尽得其真际。实为佳作,自信非过誉。与丁秋生之《源泉》,钟涛之《大甸风云》,鼎足而三,同为今年问世之佳作。毕之时,颇怀不知下文如何之想。第二部谅已着手,不识几时脱稿也。何日有暇,希顾我一谈。即致敬礼。

 

                                     叶圣陶

                                  十一月三日晨

 

 于是,1116这天,父亲再次来到家中拜访、看望叶圣陶老人

196521日是农历除夕。这天晚上,《红*旗》杂志的一位朋友给父亲送来一幅字。这幅字是叶圣陶主动为父亲写的。父亲看了十分高兴,当即悬挂于墙壁之上,并给叶圣陶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由于在此之后,父亲一直忙于《艳阳天》二、三卷的创作,完成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赶往北京怀柔县得田沟参加“四*清”,“四*清”工作刚刚结束,回到北京市文联,文*化大*革命已然开始,整天忙于参加运*动,接着又被下放到北京市房山县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之后又被抽回市内,开始紧张的《金光大道》的创作,因而无暇再与叶圣陶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