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长篇小说《乡俗三部曲》之 《半路夫妻》 一(2)

(2017-06-14 11:19:02)
标签:

浩然

长篇小说

乡俗三部曲

半路夫妻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长篇小说《乡俗三部曲》之

半路夫妻

一(2)

     早在这件伤心事儿发生的三十多年前,在一次烈日炎炎的求雨归途上,范志良的爷爷用掖在裤腰带上的一袋子白棒子面烙的干粮,从一帮山东逃荒过来的难民当中,换下范志良的爸爸,收他为自己的螟蛉义子。

    范志良的爷爷把范志良的爸爸从刚会走路那么小的一点点儿,抚养成五尺多高的汉子,把做木匠活的手艺传给义子,也把他一生作人的道德信念传给了义子。只要他一见义子跟乡亲邻居家的女人搭句话儿,或是做着做着活儿,身边走过一个女的,义子略微停下手,看一眼,就会当成天塌地陷一样不得了的事儿。他就必须诚心诚意地、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地把义子教训一顿。

    “孩子,咱爷儿们人穷志不短,腿瘸走直道儿!好好干,攒下钱,置点产业,咱堂堂正正地求媒人娶个媳妇,生儿养女接续香烟。那该有多光彩,多露脸!你可千万别心邪念,更不可干那号寻花问柳的埋汰勾当。那样的人,活着让人家指脊梁骂,等到死后,到了阴曹地府也得下油锅炸!

    范志良的爸爸那会儿虽然年岁长成了,个儿长大了,只是一天到晚跟一个“柳下惠”式的老光棍汉义父拉大锯、凿眼儿、涂油漆,所以对男女间的事儿“明白”得挺晚。每逢听到义父这般如此的教训,总是唯唯诺诺的。不料想,义父老这么教训个没完没了,反倒启发了他的“邪念”,促使他慢慢地对那种事儿起了意、动了心。他嘴上仍然唯诺地答应义父,脑袋瓜里却打算盘:不知义父为啥这么怕我摸摸女的,赶紧卯劲儿干,快攒钱,早闹个媳妇试试啥滋味儿!……”

那年月,正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时刻,一般的庄户人家,除了给死人打棺材,一辈子兴许只张罗盖一回简陋的房屋之外,极少有雇用木匠做的活计。财主和城镇的大户人家,有打家具的财力和兴致,人家当然要使唤细木匠,但决不会跑到山根子下边寻找只会干粗活儿和大路活儿的范家父子。这样一来,他们名义上是木匠,实际上一年三百六十天,得有三百天没机会摸摸锛凿斧锯,而是专跟一把镰刀、一根扁担和两条绳子打交道:靠割山柴卖点钱糊口。父子俩起早贪黑,爬山越岭,冒着风险地闹腾一天,能填饱肚皮就知足了,哪能积攒下什么!年年辛苦,年年受穷,一年更比一年穷。真如同当时一歌谣唱的那样:

 

        卖炕席的睡土炕,

        种五谷的饿肚肠,

        裁缝师傅光脊梁,

        木匠盖房没有房。

   

    建造一般的农家的茅屋草舍,算是粗活,范家父子的一辈子真没少干这营生。甜水庄三条大街的高高矮矮的房屋,可以说无一间不是他们亲手立的柱、上的、打的门窗、安的钌铞儿。可是,范家父子自己怎么卯劲儿拼命,也买不起几根檩条,从生到死,都住着那一独间的、出来进去要弯腰低头的草棚子!

    草棚子就是草棚子,尽管年年换草顶,年年抹墙皮,决不能算作置下产业;没有产业的人,自然难以象心里打算的那样,堂堂正正地娶个媳妇来。

想要得到的东西,象流云的影子一般,越追越远;即使追赶上,也是虚无的。因此,老木匠当光棍汉,小木匠照样儿还得跟着他的步子走:“碾出小米没人煮,衣裳破了没人补”,过着痛苦难言的光棍儿日子!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