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川:父亲浩然与管桦 (一)
(2016-08-13 10:20:58)
标签:
浩然管桦梁秋川文化 |
分类: 资料 |
梁秋川:父亲浩然与管桦
(一)
相信五十岁以上的人对《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一定不会陌生,至少是有印象。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管桦。
管桦是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原名鲍化普,一九二二年一月生于河北丰润县女过庄。因为家境贫寒,在叔父的资助下读完高小后失学。一九四零年参加革命,第二年到冀东区的《救国报》任随军记者,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后在剧团工作,写过歌词和剧本。全国解放前夕,创作了《小英雄雨来》的第一章,全国解放后,完成了全书的创作。这部优秀的中篇小说成功地刻画了雨来机智勇敢地与日寇进行斗争的英雄形象,深受读者的喜爱,小英雄雨来成为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在这部书的创作过程中,还受到著名作家周立波的热情支持和鼓励。一九五七年,管桦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冀东家乡落户,一九六三年调北京市文联。二零零二年八月十七日在家乡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浩然在《红旗》杂志社任文艺编辑时,与管桦相识并建立起友谊,而且这种友情保持了终生。
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九日下午,浩然到管桦在北京的家去组稿,不料想却扑了空。
十月九日下午,浩然再次前往,终于见到了管桦,这是两个人的第一次见面。在交谈中,浩然请管桦为《红旗》写篇小说。管桦爽快地答应了。
十月三十日,管桦来到《红旗》杂志社,将他新完成的小说稿《葛梅》交给浩然后,便返回他落户的家乡。
浩然很快看完管桦的稿件,决定十一月一日到唐山找他,具体谈谈修改意见。
在去唐山见到管桦前的整个过程里,浩然遇到了一连串不愉快的事情:天一直都在下着雨,让人的外出行动感到极为不便;要处理许多事情,显得有些忙忙乱乱;没有买到火车票,等到上了火车,又误点,到唐山时天已完全黑了,找不到任何交通工具;忙乱中,粮票、钱、工作证全部被盗;等到了唐山地委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好不容易才找到人,住进唐山饭店……好似一切都预示着这一天不应当出门,让浩然感到有些沮丧。
第二天地委派车把浩然送到女过庄,见到管桦后浩然的情绪开始好转。浩然与管桦都显得有些“酒逢知己千杯少”,好似有说不完的话。当时,黄色的菊花正在怒放,鲜艳得煞是好看,让人看了顿感身心愉悦。就在这样的心情下,浩然被管桦领着在女过庄里参观、“游览”了一番。到了晚上,管桦在里间屋改写《葛梅》,浩然则在外间屋根据白天获得的一个素材,拟出了短篇小说《喜期》的草稿。两个人写一会儿,聊一会儿,吃一点儿胡萝卜,又接着写,再接着聊。夜间十一点,他们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没想到却一直聊到第二天的凌晨两点半。
为了送浩然回京联系车辆,管桦三日几乎打了一个白天的电话,直到下午才终于打通,说好当天来车接,但等到夜晚也没有来,两个人决定明早骑车到唐山市内。
早上五点两人起床,吃完早饭便各骑一辆车上路了。往唐山市内赶路的时候,天还没有亮,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灰蒙蒙的路,他们边骑边聊,不知不觉中迎来了朝霞,又接出了太阳。不到八点两个人来到唐山交际处,立刻乘车到火车站,浩然带着修改过的《葛梅》搭乘上快车返回北京。
从此以后,两个人的交往越来越多,相互间书来信往,管桦回京时,也要打电话告知浩然,约定时间见面,一同进餐,一同参加某些文艺方面的座谈会。
浩然对管桦是敬重的,对他的作品也是关注和喜爱的。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写给杨啸的一封信中,就有这样一段话:“请看一下《长江文艺》十月号上管桦同志的《雁池》,那篇东西对你改这篇小说会有启发。《雁池》里的人物有特点,留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这段话虽然字数不多,但也可以让人体味出更多的内容。
浩然与管桦的交往在不断增多,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相互间也尽自己所能给予对方支持和帮助。一九六四年九月,浩然调到北京市文联,成为专业作家,也与管桦成为了同事,交往也就更多,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