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 星期四 晴 ![[转载]写写浩然(日记) [转载]写写浩然(日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浩然去世已经有好些日子了。我总想在博客上写点什么,来纪念他。从来没有接触过浩然,写回忆录当然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写浩然的想法也就这样搁置了。今夜无事,随意在网上搜索着有关浩然的辞条,便决定写写浩然。
浩然在我心目中是一个神圣的作家。可以这样说,我是看着浩然的书长大的。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我从姨夫家的书箱里翻出一本书,书名大概叫《喜鹊登枝》。我和兄妹们便争着抢着,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这是我有生以来读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当时不知道浩然是谁,只知道书写的很有意思,很好看。读了几遍不过瘾,我又滋生了一个美梦,那就是当作家。于是,我也模仿浩然的小说,比葫芦画瓢,写起小说来。记得当时写的小说叫《野菊花》。内容是以我姥姥家朱岗村为背景,写一个叫菊花的女孩子和几个小伙伴,为美化村庄挪来了许多野菊花,栽在村子四周和沟边坑沿。菊花烂漫时,小伙伴为保护菊花而与害虫、与破坏分子做斗争的故事。小说写的有几十页,里面还掺杂着许多浩然《喜鹊登枝》里抒情、描景的句子。小说当然没有发表,但是几个小伙伴读的可认真了,他们都说我一定能当作家。甭管作家当成当不成,浩然这个名字,却永远烙在我幼小的心中。
上四年级的时候,母亲在一个小镇当新华书店的负责人。这就给我进一步阅读浩然,创造了条件。那时还处在文革期间,书店可读的书不多,只有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我没事就捧着厚厚的《艳阳天》、《金光大道》,有时两三天就能读一遍,而且总还拿着一个小本本,记下了其中许多抒情、描景的段落和句子。写作文的时候我总能巧妙地把它们揉进去。我的作文因为浩然的原因,多次被老师当成范文在作文课上来念。记得当时我还看了赵天明、赵天亮写的《山村新人》。读后我断定,作者一定套用了浩然《艳阳天》的基本框架和人物设置而写的。后来我才知道,《山村新人》是我们周口两个作家写的,比《艳阳天》出版得还早。知道这些后,我曾一度想见浩然,问他看没看过《山村新人》。这个秘密一直藏在心里,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不想让浩然看过《山村新人》,也不想玷污一个我崇拜的大作家的名声。
我没见过浩然,我却有机会到过浩然曾经开展创作的一些地方。刚当兵的时候,我们驻地附近有个叫茶呜的小山村,我们连队经常在那里开展义务劳动。据当地老百姓讲,浩然当年就是在这里边体验生活,边写《艳阳天》。后来拍电影也是在这里取的外景。我一听肃然起敬。看见村子里的一草一木,都会想起浩然、想起《艳阳天》;看见村子里的青年人,就会想起萧长春、焦淑红……去年出差路过此地,我还特意去那个小山村逛了逛呢。后来我调到唐山当兵。每到一处,都会有人自豪的对我说,浩然是我们唐山人。我为此感叹了好一阵子,我与浩然真是有缘份呀。怎么走到哪里,哪里都会有他的影子呢?
随着年龄的增大,崇拜作家的热情也就慢慢淡化了。浩然也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后来,我只是在报上断断续续读过他的自传体小说《乐土》。他的《苍生》我买过,至今摆在书架上,还没来得及细读。那天得知浩然去世的消息后,我在桌前呆了很久。我只想说一句话:感谢浩然、感谢他在那个饥饿的年代,给我提供了一套大餐,一套丰盛的精神食粮。
我相信,浩然永远活着,活在他的《艳阳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