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认识的作家浩然:谨以此文纪念一位历经风雨的老人

(2012-12-28 11:23:14)
标签:

转载

分类: 评介

我认识的浩然老师

 

http://sq.jfdaily.com/Upload/Images/20080221100626.jpg 

认识浩然老师是在1990年,当时我还在农村老家的一所中学里当语文老师。

那时候,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没有成家也没有女朋友,住在学校里,白天教书,晚上躲在宿舍里写小说。宿舍是一间冬天透风夏天漏雨的旧平房,我把它取名为“漏雨斋”。冬天里生上火炉泡一杯热茶,在打开一包劣质香烟,在我的“漏雨斋”里简陋的书桌上铺开一本稿纸,倒也其乐融融。现在想来,很是怀念当初的日子,那时我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浩然老师。

一天下午,接到宝坻县文化局打来的电话,通知我明天到文化局开会,至于会议的内容,对着那部老掉牙的手摇电话机嚷了半天,也没有搞明白。

第二天,机上开往县城的公共汽车,到了文化局的会议室才明白,是著名作家浩然老师来了,来给业余作者来讲课,搞“文艺绿化工程”。

说起来还有点戏剧效果,这次讲课之后,河北的一家电视台来给浩然老师拍摄电视专题片《我们农民一支笔》,编导安排浩然老师到宝坻县城走一走,特意安排我和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女作者站在浩然老师的左右,说我们两个比较年轻,让我们这一对“金童玉女”陪在浩然老师身边,为片子增加点色彩。就这样,使我有幸更多的聆听浩然老师的教诲。那时候,看别人拍电视很是羡慕,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后来也干起了这一行。

                             http://images.rednet.cn/articleimage/2008/02/20/15409392.jpg

 

浩然老师的讲课和教诲,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后来我的一篇中篇小说《淡彩》还发表在浩然老师主编的文学期刊《苍生》上,而且发在了头题,还专门加注了作者简介,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几年后告别了我的教书生涯,辗转来到一家电视台工作。1996年开始操纵者加电视台专题部的几个栏目,在我和几位同事的努力下,并且得到了文史资料作家张宝年、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孔广山之子孔召伦先生的帮助,开办了以宝坻文艺和文化界名人为拍摄对象的专栏《人物春秋》,先后采访了作家浩然、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刘小楼、剪纸艺术家申沛农、音乐家原野等和宝坻有关联的名人,节目播出后,收到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我们选定的第一个拍摄对象就是浩然老师。

当时浩然老师住在河北省三河县(现在的河北省三河市)的“泥土巢”,浩然老师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代人也特别诚恳的人。到了他的家里,没有想到茶壶里的茶水早已沏好,喝在嘴里不冷也不热,看来接到电话后,他早就做好了准备,一直在等我们的到来。更没有想到的是浩然老师一眼就认出了我,还笑着对我说,“于凡(我写小说时用的笔名)呀,以后还要坚持给我们杂志写小说呀。”

我们的采访占用了浩然老师整整一天的时间,浩然老师认真的回答了我们的每一个问题,高高兴兴的同我们合影,还向我们赠送了他的最新著作。真没有想到,一小小的电视台的记者,在浩然老师家里能够受到如此的殊荣,实在令人感动。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对于文学的态度,只要生命不息,创作不止,对于过去发生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毫不避讳,而且诚恳地说,要抓紧时间创作,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从浩然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人格的力量,看到了一种浩然正气。

现在看来,当年拍摄的节目实在太粗糙,但我庆幸,能够结识浩然老师,能够拍下这个节目。

 

                                                     写于2001年9月

 

    -----摘自《非线性叙事——一个电视编导的私人文档》一书

    几天前,浩然老师去世,心情难过,总想写点东西,表示纪念,但尘世浮躁,忙于琐事,始终不能心静,明天去参加老先生的告别仪式,今天把一篇旧文章重新录入,以作纪念.

 

            http://www.chinanews.com.cn/tp/shfq/news/2008/02-28/U149P4T8D1177178F107DT20080228162348.jpg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