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快乐课堂提高教育质量
(2023-08-16 12:47:46)
打造快乐课堂
——“自学、互帮、师点”学教式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重要空间,打造“快乐课堂,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态,然后为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2013年以来,宣汉县开展以“打造快乐课堂,提高教育质量”主题活动,我校在全镇范围内主推行“自学、互帮、师点”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模式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学论教的基本思路指导下,秉持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有效学习的教育主张,紧密结合柏树镇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在改进中不断提升,是柏树镇“打造快乐课堂,提高教育质量”重要依托。该模式的操作要领可以概括为“三步”、“五要素”的“自学、互帮、师点”学教式。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课前教师在充分研究文本、研究学情、联系生活的实际状态下充分预设课堂情境,把学生对本节课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从而把注意力自觉地集中在课堂学习的内容上,所有学生都要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充满信心。同时根据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本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习得该知识点的后的用处,让其在知识价值的引领下主动地进入到学习中来。从而萌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二、自主、互帮、师点的学教式,达成目标。
自主、互帮、师点的学教式是构筑快乐堂的核心环节。在这个环节,所有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教案”借助文本、根据习得的学习方法,独立自觉地进行学习。在同桌之间进行展示、质疑、释疑的学习活动中。在师点环节通过一组学生进行大胆交流,全班学生进行分享、质疑、释疑教师根据本知识点对模糊点、易错点、易漏点进行启发、点拨从而完善知识建构。
课堂上进行自主、互帮、师点的学教式,必须围绕具体的学教案来展开。这个环节按照自主、互帮、师点三个要素进行操作。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放任自流,而是要让学生具备此项学习的基本技能方可顺利开展。为此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教师要设计好学教案。
教师在充分解读文本后,通过半命题式、填空式、问题式、开放式等形式形成学教案。学教案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文本的特点进行设计。
第二、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
自主学习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行决定、选择而脱离教师指导的学习。由于小学生的特点,学习的基本方法、常规习惯、解决策略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故教师要根据每个年段的要求列举出每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标,然后有针对性的训练,为其自主学习搭建支架。
第三、要强化自主学习阶段的监管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不易集中,个别学生有差异。故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要根据特殊群体的弱势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监管,尽可能多的让其学习有一定效果。
(二)互帮互助
如果前面那个环节解决了学生自己学会的老师不讲,那这个环节就是解决学生能够通过互相帮助解决的教师不讲。在这个环节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展示欲和求胜心理以及差异性来安排。要确保此环节的有效开展,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合理编组。
由于小学生自控力较弱的特点,我们组建一个以同桌两人为学习小组。这样防止前后动作变化以及人数过多造成的混乱和声音过小组内不易听清,过大影响别组学习效果。在对组员的选择上通过异质同组,这样做到的优势互补。
第二、培养合作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如果两人之间没有一定的规则进行约束和技能作支撑就会导致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低下,严重的会引发负效。故为了制订小组合作的基本规则,规则的制订不是专制式,而是在把互相帮助的目的和意义解释后让全班同学共同提出建议,怎样把这个目的达成。最后通过讨论、商量、整理出倾听他人发言、讨论问题、互帮互助、自律自控、记录、展示、思考、质疑、合作、探究等规则和技能。
第三、建立合理、多元、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
人都有被认可和求得展示的欲望以及求胜的秉性。针对此特点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可以把其学习的激情点燃。反之评价方式单一或评价不当可以把学生点燃的学习激情浇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课堂学习表现记3分;第二时段,经过努力确有困难的学生,要主动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同时小组其他成员应自觉履行帮扶义务,及时帮助同学检查问题和解疑纠错,在同学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记2分,帮助组内同学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加记1分。我把班上同学根据各自特点分成A、B、C三组。A组的同学独立完成学习记2分,帮助B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加1分,帮助C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加2分;B组的同学独立被动局面学习记3分,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加2分,帮助别人完成任务加2分;C组的同学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记4分,独立完成一半学习任务加2分,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加3分。
(三)交流师点
这个环节在自主学习、互帮互助的基础上,本节课知识点基本已厘清,但归纳总结不够规范、精简以及对一些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进行交流总结、重点提示、启发点拨完成知识的建构。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引入恰当的激励竞争机制。
在合作中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课堂结构,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是实现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为此在全班交流环节中实施积极的评价。小组交流成功,可按展示者的组别进行记分。A、B、C组同学交流成功可为组内每一名成员加3、4、5分。一个交流不成功另一成员能够帮助交流完成的加最低分3分计算。在交流环节如果其它组成员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有价值的问题组内人员每人加1分。如果有人能够解决别出提出的问题这个组每人加1分。
第二、教师要做好点拨总结工作
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状况进行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当说得不完整时要引导说完整;说得不规范是要引导说规范;说不来时要教学生会说;说得不精简时指导说精简。对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通过追问、提问、启发、点拨等方式进行完善。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完整的建构。
三、当堂检测、反馈总结
当堂检测、反馈总结是检查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所有学生都要对检测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有效的检测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及时发现不足,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有效的检测评估,应以科学的检测工具为前提,在内容上对学习目标和任务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呈现上一般以纸质答题卡的形式呈现为主,在时间上应有具体的时长要求,在评价上应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课堂上进行这个环节必须抓住检测、反馈、总结三个要素进行操作。检测的操作,必须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的操作,应以小组为单位,在互相批阅和改正错误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凡是一次性解答正确的学生记5分,解答错误但自己能改正的学生记4分,解答错误但在同学帮助下能改正的学生记3分。凡是解答错误又不能改正的学生,要将检测卡交给老师,由老师对其进行重点辅导,并根据学生的进步大小记相应的分数。总结的操作,要学生结合本节课的三个环节进行分项总结并对整个课的学习行为有一个整体反思,为其下一次学习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