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023-08-01 10:36:20)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所谓“预设”,就是指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预案设计,它的特点即通过钻研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特点,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和经验起点,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在课堂教学前的一个设想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虑好尽可能多的可能事件,这一切都是预设。
所谓“生成”是指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该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
预设体现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和预见性,生成体现教学的情境性、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结合体。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那课堂就会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而言;如果只有生成而没有预设,课堂就如无航标的船只而没有归宿。所以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体,两者之间主次要分明。过度的预设容易影响动态生成,预设程序过细容易挤占动态生成的时间,使本该生动活泼的课堂变成是机械的执行教案的过程。反之过度的强调生成会导致课堂教学目标的计划失空而影响达成度。如果教师不能处理两者的详略关系,不能合理根据生成的价值而采取一概接受的方式,这样就会情致教学目标涣散,学生是尊重了可课堂效益却降低了。从实践层面上,不少有价值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背离、反叛、否定,还有一些则是随机偶发的,因此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