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卫生为什么总保持不好?
(2023-08-01 09:00:02)
学校的卫生为什么总保持不好?
自从四川省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以来,从城市到农村,从公园到农家小院,从公共场所到房前屋后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整个巴蜀整洁、亮堂了起来。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学校自然也不例外,开展了弯弯腰、小手牵大手,全民齐动手等活动。就学校在清洁打扫一块可谓劳师动众,早上大扫除班主任、科任教师轮番指导、检查,主管环境综合治理的领导还要每处签到。下午放学前还有一次集体大扫除。如果遇到中途听说有检查的,停课马上进行突击打扫。如果从劳动力来讲也算是付出了很多精力然大家如果不打招呼随机到校园走一遭,你就会发现垃圾、纸屑、塑料袋随处可见。这时我们不得不有个疑问了:付出这么大的劳动,进行如此多的管理程序,可事实上并没有达到清洁、亮丽的效果,为什么呢?影响清洁的根源在那里?这种事倍功半的现象为什么就不能引起我们主管领导的重视?
通过多年的观察,我认为影响清洁的根源垃圾,这些垃圾来自那里?能否控制?对于小学生来就,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这时我们就思考产生的垃圾扩散的面的大小问题,扩散面越小清扫起来越容易,扩散面越大,影响面也就越大,清扫起来也就越不容易。所以我们就从控制垃圾的扩散面入手。只要是学生的活动空间都有可能造成垃圾的扩散,所以我们就要把垃圾的扩散面控制在小范围内。这就需要学校一是广泛宣传,二是提供就近扔垃圾的条件。比如班级内、走廊、过道、操场等地方都应该有垃圾桶,让学生就近扔垃圾。硬件解决了,关键就是怎样让校园里的人都能按照学校的意图把垃圾扔到固定的的范围内,这是最重要的,说穿了此环节才是保持清洁的关键处。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体验到为什么要把垃圾放到规定的地方。通过收集校园内一片狼籍的图片和把垃圾放到固定的地方引起学生认为不让垃圾扩散是保持清洁的最好方式,感受到价值他们就会自然选择扔到垃圾桶内而不是被迫的。然后再把学校打扫校园清洁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感悟到打扫清洁是很辛苦的,造成这种现象是我们校园里每个人的责任。
其次教师要做好榜样引领作用。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一遍。教师要放下架子,放下权威,认识到保持校园清洁不是学生的事,是校园里每一个人的责任。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当学生发现你乱扔时能够弯下腰捡起来并说对不起。在教师的榜样引领下学生自然会学习、模仿。
最后就是让校园里所有人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乱扔了没关系关键是有人能够主动去捡的意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乱扔垃圾就主动捡的人都是少数,我们都是从少数着手,希望通过强制改变他们的习惯为主要目的。现在我们换个思路这此少数人为什么有市场,那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做了沉默者,没有主人翁的责任感,都认为只有自己做到了就行了。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对乱扔垃圾习惯的处理,这是次要的。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那就是发挥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力量,当我们发现有乱扔垃圾的行为我们要敢于大声说“不”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纠正。一次可能没有什么效果,如果我们大家行动起来,那一小部分自然具有敬畏感,他们被大多数人征服了。当我们发现有垃圾时又没发现人时我们要主动地捡起来,扔的人少,捡的人多,扔得快,捡得更快,那这一小部分人又被我们这绝大多数人的行为感染了、感化了,还怕他们不改掉这个习惯。
综上所述,保持清洁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选择了做“沉默者”,如果我们能对乱扔垃圾的行为大声说“不”,如果我们遇到垃圾都能主动弯弯腰捡起来,这一小部分人还有市场吗?我们的清洁还用得那么劳心劳力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