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思路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要目的,以自主探究交流提升为主线的基本思路构建的。其基本框架为“情境导行——自主探究——交流提升——拓展应用”。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主要场所,构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数学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体系。
二、基本结构及解析
此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为:“情境导行——自主探究——交流提升——拓展应用”。
1、情境导行。
情境导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教学开始,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不全知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活思维。
情境导行这一阶段分3个环节进行教学活动。
(1)有什么——理解情境的意义
对于教材所呈现的情境,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观察情境图上有什么,独立思考,理解情境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情境中所隐含的数学信息——“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2)有多少——整理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发现的数学信息,并对数学信息进行整理。
(3)提什么问题——用数学语言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在具体情境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会提出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与数学有关,有些问题与数学无关,有些问题甚至是离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从众多问题中筛选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再从有关的数学问题中找出本节课学习的数学内容,最后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旨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教师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索和讨论,并协助解决探索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难。
自主探究这一阶段分2个环节进行教学活动。
(1)个人感悟
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智力水平,根据在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发现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疑点,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对新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多向思索。探究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