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假设, 鲁迅先生所在的20世纪已经有互联网、有微信工具,他会在票圈发些什么?
当鲁迅到日本开始留学生活,看起来也挺辛苦的
回国后出新书啦,当然不要忘记晒晒自己的文笔呢
偶尔也含沙射影地调侃生活,学匪也就有脾气的!
看见中国人民如此萎靡不振,鲁大师还是得说几句话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们的臆想。民国时期的媒介主要还是依靠报纸、刊物,鲁迅先生曾经在《国民新报》《新生》《莽原》《语丝》等发布过文章。
《啊Q正传》是鲁迅小说代表作,最早发布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创作啊Q的时候,鲁迅的朋友孙伏园起到推动阿Q出世的作用。
《鲁迅的圈子》中详细介绍了孙伏园与鲁迅先生的关系,以及其友情的发展。当孙提出要开一个专栏“开心话”,这与鲁迅先生所酝酿的啊Q极其适合,至此,啊Q开始出现。
孙伏园:催生阿Q的茶童
鲁迅后来在《〈阿Q正传〉成因》中说:“那时我住在西城边,知道鲁迅就是我的,大概只有《新青年》、《新潮》社里的人们罢,孙伏园也是一个。他正在晨报馆编副刊,不知是谁的主意,忽然要添一栏称为‘开心话’的了,每周一次,他就来要我写一点东西。”
那次孙伏园过来其实是来约稿的,他走得似乎很匆忙,尚未胖起来的身子上冒出一层汗水。
鲁迅说:“好久不来,贵客哦。”孙伏园说:“今番前来其实有急事相约。”鲁迅说:“那你就说嘛,还客气个啥?”
孙伏园说:“你晓得的,《晨报》开始办副刊,第五版变成单张,我来接手。星期日这一天,打算编得好玩一点,便添了一个专栏,名叫‘开心话’,那么头一炮请谁来发才吸引人呢?我左思量右思量,还是认定非请先生来帮我这个忙不可,我凡事都是要和先生来商量的。”
鲁迅说:“有的忙我帮不上,这个忙只是动动笔头子,我能帮就帮你一把。我脑子里一直活着一个叫阿Q的影像,很开心的一个人,好几年了,他一直活在我心里,没什么难处就不妨作为你们‘开心话’的开场锣鼓罢了。”孙伏园说:“那是再好不过了。”
鲁迅一边和孙伏园说话,一边动手沏茶。孙伏园在绍兴时就如同鲁迅的茶童,那时候还在师范学校,他知道鲁迅喜欢喝绍兴的一种绿茶“圆炒青”,就专为他泡“圆炒青”。
……
鲁迅饮茶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冲茶都得随时取用开水,夏天除外。所以在他的房间里,总是备有炭钵,炭火上支有三脚架,便于放置茶铫。
方形木匣围于四周,所用的茶壶则不大也不小,泡一壶只够斟上两三小杯,所以得屡冲屡斟。茶叶冲淡之后,随即倒掉茶脚,再换茶叶。而且每每谈兴愈佳,他愈是喜欢酽茶,即如此刻他和孙伏园所啜的茶,就是酽得有点发苦。
在两人茗话之间,鲁迅已经把《阿Q正传》小说的梗概述说得一清二楚。孙伏园听罢,催他快写,鲁迅则呵呵一笑,说:“看样子,你们这一席‘开心话’,就只好靠它现炒现卖了啊!”师徒俩喝着茶,又说了一些别的,就散了。
当天晚上鲁迅就写了第一回,因为要照应到“开心话”这个栏目,他一开头就尽量往幽默上写,显得有些不自然。十天后,《阿Q正传》第一回便在《晨报副刊》的“开心话”栏内刊载,署名巴人,取“下里巴人”之意。
……
孙伏园事隔多年之后回忆,小说影响如此之大,算是一炮打响,他越发重视起来,几乎三天两头往鲁迅家跑,取稿也催稿,就怕耽误一回,坐得下来不管身上热气直冒,也不客气,实话实说:“后天就要发排了。”
鲁迅说:“不急,我何时耽误过你的事?”孙伏园看着鲁迅悠然自得的样子,确实着急。但是鲁迅说得也对,他何时耽误过他孙伏园的事?
有一次适巧绍兴老家来人,捎来两盒鲁迅最爱的珠茶,孙伏园如获至宝,便装了一盒在手提包里,待与鲁迅先生相约在漪澜堂会面时,他事先并不声张,只是亲自去倒两杯滚水,稍稍冷却一会儿,即用备好的茶匙挑上一撮投进杯中。
鲁迅只扫了一眼就喜出望外:“你这是从哪里弄得来的?我跟这圆炒青确乎久违了哇。”孙伏园只是笑嘻嘻答说:“我知道,只要有它与您作伴,您那阿Q的故事可就格外来得快了啊!”
鲁迅仰面哈哈大笑:“噢噢,原来你这是施着催稿之术,妙者乎也!哎,伏园,近日巴人又有什么消息呀?”孙伏园得意地说:“那还用说,依然是满城风雨呗!”
孙伏园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因为是他催生了这篇轰动一时的小说佳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小说杰作……
《鲁迅的朋友圈》购书链接:
《鲁迅的圈子》
从鲁迅的私家掌故,看一代大师如何维护自己的朋友圈;从民国生活侧影,晓民国文人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
关注我们的微店,购书打折打到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