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结束,李鸿章回寓所快要到达的时候,一个日本人从旁边的人丛中窜上来,在距李鸿章所乘轿子仅五尺近的地方,向他开了一枪。李鸿章被枪击中,弹头将其左眼镜片击破,进入左眼下方。日方在谈判之事上也表现了策略性地一点“让步”,就是放弃了前行谈判中坚执的令中方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的苛刻停战条件,同意先行签署停战协定。
图片和文字摘自《刀锋下的外交:李鸿章在1870-1901》,东方出版社
李鸿章赴日本后,先后进行了三场谈判。第三场谈判于3月24日(二月二十八日)下午举行。开场直触清方关于是否还议停战条款的正式答复。
李鸿章宣明,停战之议“暂且搁起,我来时,专为议和起见”。
伊藤博文取出卷烟,有意延长时间细细琢磨李鸿章的用意,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绵里藏针地叮问李鸿章是否真为“诚心讲和,重修旧好”而来。
李鸿章赶紧表白:“我已年迈,从未外出。今本国目睹时艰,且知我与贵大臣有旧,故特派来,此足徵我国诚心议和,我不能辞。”
伊藤博文又进一步敲打:“所议之事,一经议定,必须实力践行。查贵国与外国交涉以来,所允者或未照行。我国以此事所关重大,派我来办,凡已应允者,必能见诸施行,惟望贵国亦然。”
李鸿章就此亦作了一番辩解,然后就议和之事陈说:“我忝派钦差头等大臣,此次进京,召见数次,实因此事重大,奉有明白训条。前屡与贵大臣言及,日后和款必须体谅本大臣力所能为。果可行者,即当应允;其难行者,必须缓商,断非三数日或可定议。请贵大臣即将和款出示。”伊藤博文说要到明天交阅。李鸿章与之约定了具体时刻。
然后,双方就战、和之事进行了好一番议论。伊藤博文说到,本来“争战之始,议和甚易”,意思是中国错过了机会。
李鸿章则说那时自己是愿意“息争”的,但“事多拂逆,时会使然”。
伊藤博文感叹,像两人走路一样,当初“相距数里”,“今则相距数百迈,回首难矣”!
李鸿章说:“少走几迈不亦可乎?纵令再走数千里,岂能将我国人民灭尽乎?”看来他又有些抑不住激愤了。
伊藤博文说他们国家“万无此心”,
所谓战者,是削弱对方军事力量,“与两国人民毫无关涉”。他这显然是睁者眼睛说瞎话,日军在侵略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的祸害岂不是罄竹难书的吗?
李鸿章自然不敢这样去揭露对方,只是顺其话头为议和张本:“现国家已愿和矣,自不可战。”在往下的议论中,他又想借别国定会干涉的由头,为日本在“议和”约款中必会要求的割地预设一道防线,当然日方此时决不会买这种账。
想不到,就在这场谈判结束,李鸿章回寓所快要到达的时候,意外情况发生了!突然有一个日本人从旁边的人丛中窜上来,在距李鸿章所乘轿子仅五尺近的地方,向他开了一枪,然后飞快逃去。警察赶紧追捕,将他逮获。李鸿章被枪击中,弹头将其左眼镜片击破,进入左眼下方,顿时鲜血淋漓。轿夫们被这突然的变故吓呆了,警察强促之抬起轿子急赴行馆,仗剑驱逐着欲上来围观的人们,护拥着轿子前行,生怕再发生新的意外。到了不远处的寓所,李鸿章已经晕厥。急招来的医生们赶忙查伤,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弹头没有深入脑部,也没有伤及眼球,他们赶紧处理伤口。清醒过来的李鸿章,忆述了遭击时的情形。
这一事件使日方颇为紧张,严密地加强了李鸿章居处的保安措施,过了好几天,没有发现新的谋杀迹象,才确定这次事件只是极端分子的个人行为,而非“乱党”有组织的行动。通过对案犯的调查审讯,知他叫小山丰太郎,26岁,无业平民,最后以“谋杀未遂罪”判处其无期徒刑。日本官方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应该说并非敷衍,它的紧张也不是故装的。无论它作为战争的胜利者是多么骄横和狂傲,但谈判期间发生枪击对方“全权大臣”的事件,总是令国际社会震惊的乱事和丑闻,会给其造成外交上的负面影响,对当下的谈判也会产生消极因素。所以日本仍是从维护其本国利益出发,要设法将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它一方面对李鸿章表现出关心备至的样子,精心的医疗照顾之外,包括伊藤博文在内的高官大员们也亲自致歉和慰问,并知照宣明。李鸿章对此则有“感戴之至”的表示。就算即使外交礼貌上的言辞也未免有点过头吧,他从内心里对日方于此事的处理恐怕也真是比较满意的。另一方面,日方在谈判之事上也表现了策略性地一点“让步”,就是放弃了前行谈判中坚执的令中方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的苛刻停战条件,同意先行签署停战协定。
这算是以李鸿章险些丧命为代价换来的一线“转机”吧。无论如何,他是为国家谈判挨的枪。并且,伤未愈合他就急不可耐地继续投入议和工作,当时医生建议施行外科手术取出弹头,只是那样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为李鸿章所拒绝。他说:“国步艰难,和局之成,刻不容缓,予焉能延宕以误国乎?死生有命,我宁死无割(不割取弹头)。”有人看到他受伤流在衣服上的血迹,有“此血所以报国”之言,他听了“潸然出涕”,说:“舍我命而有利于国,我也毫不吝惜啊!”不能不说有些“为国献身”的精神。为了不致拖延谈判时间,他真的未取弹头,而缝合在里面,以至留有后遗症,也成了跟他终生的“纪念”。
★★★★★★★★★★★★东方好书榜★★★★★★★★★★★★
2、《民国范儿》
3、《孔子与性文化》
4、《德龄公主回忆录》 (慈禧贴身女官真实披露慈禧鲜为人知的私密生活,铁腕太后亲述“宫斗”“夺权”手段;解密老佛爷与光绪皇帝、皇后的真实关系)
5、《容闳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