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帝刘邦原来是一个无赖子,溺儒冠,乱骂人,“为天下者不顾家”,“幸分我一杯羹”,处处都表现其为一个无教育的人物。所以,他不会欣赏古典的东西的。他喜欢楚歌,爱看楚舞,他自己也会作楚歌。而楚歌,乃是当时流行的民歌,大约是随了楚兵的破秦而大流行于世的。他有《大风歌》和《鸿鹄歌》,都是楚歌。
大风歌
《史记》:高祖既定天下,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鸿鹄歌
《史记》:高帝欲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后不果。戚夫人涕泣。帝曰:为我楚舞,我为若楚歌。其旨言:太子得四鹄为辅,羽翼成就,不可易也。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缯缴,将安所施?
刘邦的妾——戚夫人,为其妻吕后所囚,剪去她的头发,穿着赭衣,令在承巷里舂米。戚姬一面舂,一面想念着她的儿子赵王如意,唱着楚歌道: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赵幽王刘友娶吕氏女而不爱,爱他姬。诸吕谗之于吕后。她大怒,令兵围其邸,竟至饿死。他在被幽禁时,曾作歌道:
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协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良兮何故弃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与道!于嗟不可悔兮宁早有财!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
这不绝像口头的说话么?诸吕用事,朱虚侯刘章心里很不平。有一天,宫庭里宴会的时候,吕后命他监酒。他起来歌舞,作《耕田歌》道:
涤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这也是近乎白话的诗歌。
在汉初,刘邦以下诸侯王未必都受过古典的教育,但往往能楚歌,故自刘邦、戚姬以下,所作的楚歌,都是浅显如话的。
到了汉武帝刘彻的时候,便有些不同了。这时,古典主义的势力已经渐渐的大了。挟书之禁,早已除去。刘彻他自己是最喜欢文学的,他看重枚乘、司马相如等,他自己所作的楚歌,像《秋风辞》、《落叶哀蝉曲》等便作风有异了。这时的楚歌却变成了逼肖《离骚》、《九章》了,而非复近乎口语的东西。
但像其长子燕刺王刘旦将自杀时的歌:
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广兮,因知国中之无人。
其第五子广陵厉王刘胥的歌:
欲久生兮无终,长不乐兮安穷?奉天期兮不得须臾,千里马兮驻待路。黄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为苦心?何用为乐?心所喜,出入无悰。为乐亟。蒿里召兮非门阅,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都还带着极浓厚的白话的气息的,杨恽的《答孙会宗书》中有一诗云: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田,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也是明白浅显的。
摘自《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版社,作者:郑振铎
歌谣、楚辞、六朝民歌、唐赋、杂剧、鼓子词、散曲、民歌……众多民间文学形式,请关注《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版社
★★★★★★★★★★★★东方好书榜★★★★★★★★★★★★
1、《共识:中国在改革中前行》
2、《民国学术经典文库系列》
3、《英国史》
(被《泰晤士报》评为“最伟大的著作”,公认的享“最佳单本历史”之誉的英国史)
4、《新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