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送O.E.君携兰归国》【新的解释】
(2022-06-28 11:26:51)
标签:
《红楼梦》文化校园 |
杨开慧牺牲时间:
送O.E.君携兰归国
1930-11-14,农历九月二十四日。
写作时间 1931年2月12日
次年清明之前
公历9-11月属于【秋天】
(1931年4月6日
清明)
血染【湖南长沙-刘阳门外-识字岭】
书赠日本友人-
O.E.君(男)
(是块高地,离湘江不远)。
公开
发表时间:1931年8月10日,以《鲁迅氏的悲愤--以旧诗寄怀》为题发表 (三首同时发表)
本来打算【先发表】《无题·大野多钩棘》【新的解释】(可惜没有发表成功)
该文对【历史背景】作了详细介绍,比较长,此文省略。
诗文:
详细解释
第一句,椒焚桂折佳人老,
网上介绍:
这里,椒、桂、佳人均是取自于《楚辞》:
《楚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楚辞·九章·悲回风》:
"惟佳人之独怀兮,析若椒以自处。"
我的补充:
按字典,【椒】:包括【花椒,胡椒】,
还有【辣椒】,是湖南的特产之一,湖南人带爱吃【辣椒】。
网上还有【椒房】:
又《汉官仪》皇后以椒涂壁,称【椒房】,取其温也。《桓子·新论》董贤女弟为昭仪,居舍号椒风。
【椒房】 (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殿名)
又土高四堕曰【椒丘】。《屈原·离骚》驰椒丘且焉止息。
又山顶亦曰椒。《谢庄·月赋》菊散芳于山椒。
又邑名。亦姓也。椒,春秋【楚邑】,椒举以邑为姓。
----综合可见:
1、【楚邑】,代表【湖南】
2、【椒丘】,同【高丘】,也是一个【高坡】,和杨开慧牺牲的地点【识字岭】相同。
3、更重要的是【椒房】,表示【住房】。
【椒焚】:房子焚烧没了。一个【佳人】的【房子烧没了】,属于【灾难】。人【是否烧死?需要思考】。
【桂折】不同于【折桂】
【折桂】表示采折一枝树枝,献给朋友;【桂折】表示受到外界的打击、压力,折断了。如果从根【桂折】就表示死亡了。
【椒焚桂折】都是【不幸的遭遇】,表示死亡。
【佳人老】:
【佳人】是一位【优秀的女人】,不是男子。已经【椒焚桂折】(死了)。
【老】字有特殊的含义:
----为了表示尊敬,避免家属伤心,不说【死了】,而说【老了】,这是民间的【习俗】,我以前听说过。
此诗是送给日本朋友,如果写出【死】字不大吉利,因此避讳,写成【老】字。
综上可知,【椒焚桂折佳人老】
----说出【地址--湖南--某一个山坡】,【时间--秋天】,【一位佳人--烧死了,折断了】,【老--表示死亡】。
(只差没有点出名字)。
这样的【佳人】,在当时历史背景中,只能找到【杨开慧烈士】一位,【血染湖南长沙-刘阳门外-识字岭】。
第二句,独托幽岩展素心。
网上:《楚辞九章·惜诵》:"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于山中。"(表示屈原的不幸)
写这首诗时,鲁迅正避难隐居在日本人开设的一
家公寓里,(也很不幸)
我的看法:
【独】表示鲁迅自己
【幽岩】寂静幽雅的环境
【素】是追悼者,穿的【白色衣服】,孝服。
当时条件不允许,鲁迅不能【穿素服】追悼【佳人】,只能【展素心】----展示自己有穿素服之心,表示【孝心】,做到【心到佛知】。
【独托幽岩展素心】大意是:
鲁迅在【一个优雅的环境中,寄托哀思,虽然没有穿素服,也能展现自己的孝心】。
第三句,岂惜芳馨遗远者,
----含义:哪里是我吝惜拿出【芳香的花朵】送给【归客】。
第四句,故乡如醉有【荆榛】。
【故乡如醉】说明南京地区,大多数人,如同【喝醉】,没有觉悟,醉生梦死。
【荆榛】代表国民党【反动派】。【佳人】的死亡,是由【荆榛】造成的。
----全句是说:
是因为我的故乡(中国),大多数人还没有觉悟。【国民党反动派】还在杀戮【佳人】(革命者)。
我才把这件【椒焚桂折佳人老】(的英雄事迹)写成诗歌,送给【归客】。带回日本,再传遍世界。让人民大众都知道,都觉醒。比送给您【芳香的花朵】更有意义。
别说我,不送鲜花,只送诗词,太吝啬。
因此,这也是一篇【悼诗】,写作时间在【次年清明前夕】。
公开发表时间1931年8月10日,以《鲁迅氏的悲愤--以旧诗寄怀》为题发表。
内容如同标题,表现《鲁迅氏的悲愤--以旧诗寄怀》。
如果知道杨开慧牺牲的时间经过,大概就能看懂。否则很难看懂。鲁迅写作目的,唤起人民的思考,觉醒。宣传学习【佳人】,憎恨【故乡如醉有荆榛】。
2022-6-26星期日
宝黛之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