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车间平面设计原则

标签:
制药车间平面设计原则制药gmp洁净车间施工 |
制药车间平面设计原则
厂址选择是工业基本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强,牵涉面广,影响面深的工作。厂址选择得当与否,关系到工厂企业的投入和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及运行影响较大。厂址选择在阶段上讲属于建设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即可开始选厂工作,选厂报告也可以先于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但属于预选,仍应看作是可行性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制药车间厂址位置须符合国家工业布局,城市或地区的规划要求,尽可能靠近城市或城镇原有企业,以便于生产上的协作,生活上的方便。厂址宜选在原料、燃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便利的地区,并在储存、机修、公用工程和生活设施等方面有良好基础和协作条件的地区。厂址应尽可能靠近原有交通线(水运、铁路、公路),即应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避免为了新建企业需修建过长的交通线,增加新企业的建厂费用和运营成本。厂址应尽可能靠近热电供应地。一般地讲,厂址应该考虑电源的可靠性,并应尽可能利用热电站的蒸汽供应,以减少新建工厂的热力和供电方面的投资。选厂应注意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并对工厂投产后对于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预评价。工厂的生产区、排渣场和生活区的建设地点应同时选择。散发有害物质的工厂企业厂址,应位于城镇相邻工业企业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不应位于窝风地段。有较高洁净度要求的生产企业厂址,应选择在大气含尘量低,无有害气体,自然环境条件良好的区域,且应远离铁路、码头、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储仓、堆场等场所,这些区域有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如不能远离有严重空气污染区时,则应位于其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或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为满足制药生产的特点和工艺要求,在总平面布置设计时应依据政府部门下发、批复的与建设项目有关的一系列管理文件,如建设地点厂区用地规划红线图等,并结合厂区地形、地质、气象、卫生、安全、防火、施工等要求,对建(构)筑物、堆场、管线等做出合理安排,以保证生产进行。因此,总平面布置时应考虑如下原则和要求:了解厂区外部城镇区域规划与本企业的总体规划,使两者构成有机的整体。厂区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合理要求,应使厂区各生产环节具有良好的联系,保证它们之间有直接关联,且形成短捷的生产作业线,避免生产流程的交叉和迂回反复,使各种物料的输送距离为最小。生产性质相类似或工艺流程相联系的车间要靠近或集中布置。行政区、生活区应位于厂前区,并处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生产厂房应考虑工艺特点和生产时的污染,洁净厂房应位于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或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运输量大的车间、仓库、堆场等布置在货运出入口及主干道附近,避免人员、物流交叉。
动力设施应接近负荷量大的车间,锅炉房或对环境有污染的车间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变电所的位置考虑电力线引入厂区的便利。考虑远期近期的关系,坚持“远结合,以近为主,近期集中,远期外围,由近及远,自内向外”的布置原则,以达到近期紧凑,远期合理的目的。适应厂内外运输,道路短捷顺直,考虑施工条件,能适应建筑结构、设备基础及施工要求。考虑工厂建筑群体的空间处理及绿化环境布置,符合规划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