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作为电商已经逐渐成熟,作为资深买家,对于评价早就不当回事了,但是,最近刚出台的删差评罚50万的新闻,又把评价这件小破事,重新拉回大众的视野,放在聚光灯下。
相关部门从规范市场的出发点来看,是好的,但问题是,这些制定规则的相关部门,他不经常去网购啊,也自己没有卖过货,这其中的猫腻多着呢。很多看似是好的方案,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最终不仅没有保护消费者,还坑了商家。就说刷单这事吧,已经打击了无数年,无数年了,行业是卖货不赚钱,刷单赚钱,并没有改变,因为销量排行的平台规则不改,有人通过刷单还有利可图,刷单如何会消失呢。
再回过头来说差评,现在绝大多数商家对自己的声誉还是很在意的,起码比线下的很多商家要好好很多倍,因为在线下你不可能给商家差评啊,很多乱七八糟的小商家,早就被市场淘汰了(当然并不绝对说现在的商家都是好商家)。
那问题来啦,这样的规则对于谁最有利呢?第一,竞争对手,如果竞争对手的哪个产品卖的好,只需要买几个,给几个“给力”的差评,分分钟灭了它。以前商家还可以通过练习买家大家协商去掉,但在可好了,如果你联系了那个恶意的竞争对手,你不仅应为差评
影响了生意,还会被对手抓住规则漏洞,从你身上再捞一笔,那叫一个酸爽。
另外不得不谈谈职业差评师和刷单的,这些人以前是靠一些删除差评和刷单赚个辛苦钱,现在好了,有了好政策,送钱来了,当刷手刷了单,差评师给了差评,良心稍坏一些,马上可以狮子大张口,因为他知道,你的违反规则的成本提高了,可以在以前的要价后面加个零了。
所以,在制定任何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周全,不然,不能很好的保护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反而成了某些人的敛财工具和帮凶。现在法律已经在考虑哪些职业打假人的合法性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